數位行銷/營造氛圍 增加品牌黏著力
在當今快速變遷的數位時代,行銷策略已從單純的產品推廣轉向更注重情感連結與文化共鳴的領域,Vibe Marketing正是這股浪潮的代表。它可以被理解爲一種以氛圍或感覺爲核心的行銷手法,不只是賣產品或服務,而是透過視覺、聽覺、故事和文化元素,營造出一種讓消費者自然融入的品牌世界,讓大家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喻的感覺,像是自由、叛逆、寧靜或冒險。
這種氛圍往往源自品牌的價值觀、生活方式或文化符碼,讓消費者在接觸品牌時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彷彿品牌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簡單來說,Vibe Marketing就像是爲品牌注入靈魂,讓它從冰冷的商業實體變成活生生的夥伴,能夠觸動消費者的內心深處。
這股趨勢之所以興起,主要源於消費者行爲的深刻轉變。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超過七成的年輕消費者表示,他們更願意支持那些能反映他們生活方式的品牌,而不是僅提供實用價值的產品。
此一轉變與社羣媒體的普及密不可分,諸如Instagram、TikTok和Pinterest讓視覺和短影音內容成爲主流,消費者在瀏覽時往往被一種氛圍吸引,而不是詳細的產品說明。
同時,疫情後人們更渴望情感連結和社羣歸屬感,品牌如果僅靠傳統廣告,很容易被忽略,而Vibe Marketing則能透過沉浸式敘事,讓消費者主動參與並分享。此外,文化多元化的影響也推波助瀾,消費者希望品牌能融入他們的文化或次文化,例如街頭文化、永續理念或數位原住民的生活模式,這讓Vibe Marketing成爲品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工具。
這股趨勢反映了從賣東西到賣感覺的典範轉移,在一個資訊過載的時代,品牌需要創造情感黏着力,才能長久留住消費者。
目前Vibe Marketing的應用範疇相當廣泛。在時尚產業中,它常被用來打造生活方式品牌,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獨特氛圍;在食品業,可以營造出舒適、懷舊的用餐氛圍,讓消費者聯想到家庭聚會或悠閒午後;在旅遊業,它則透過沉浸式內容,傳遞冒險或放鬆的氛圍;在科技產品中,甚至能將冷冰冰的裝置轉化爲酷炫、創新的夥伴。
應用場景則多樣化,從社羣媒體內容創作到實體活動設計,例如在Instagram上發佈一系列視覺一致的貼文,營造品牌氛圍,或是開設快閃店,讓消費者親身體驗品牌的感覺。
線上線下結合的場景也很常見,比如利用AR濾鏡讓消費者在TikTok上試用產品,同時融入品牌的文化符碼。這些應用不僅限於大品牌,小型企業也能透過低成本的數位工具參與,像是使用Canva設計視覺模板,或在Pinterest上建立氛圍板,逐步建構品牌的獨特氛圍。
以Glossier爲例,這家美妝品牌成功將自然、自信的氛圍注入產品中,他們的行銷不強調完美妝容,而是透過柔和的粉色調、簡約包裝和真實模特照片,讓消費者感受到一種輕鬆的自我認同。Glossier鼓勵用戶在社羣媒體分享未經修飾的照片,並經常轉發這些內容,這不僅強化社羣感,還讓品牌從小衆起步,迅速成長爲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
Vibe Marketing正重塑行銷格局,品牌商可藉此將商品轉化爲情感夥伴。對於臺灣中小企業,若能透過效法並在地化應用,將可在全球競爭中找到立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