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行銷/妙用 JK5 原則 讓品牌更動人

行銷大師Russell Brunson在《流量密碼》(Traffic Secrets)一書中提醒我們,流量不只是數字,重點在於人。當企業經營社羣時,最該思考的不是怎麼讓更多人看到,而是讓人看到之後,願不願意留下來?這也是爲什麼他在書中大力推薦一位名叫Jenna Kutcher的行銷專家,她提出的JK5原則被譽爲讓品牌從一維變成立體的內容秘訣。

JK5原則的核心思想很簡單,只須選出五個你熱愛且能代表你的主題,並在內容中輪流呈現。這五個主題中,只有一項是關於你的產品或專業,其他四項則應該來自生活、價值觀、興趣與個人故事。這樣的設計,能讓你的品牌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帳號,而是一個有靈魂、有情感的人。

舉例來說,如果你經營一家甜點工作室,你的內容不應只限於蛋糕照片或促銷資訊。你可以分享烘焙的秘訣、原料產地的故事、顧客收到甜點的笑容、甚至深夜開發新甜點的日常。這些細節不只是行銷素材,而是情感連結的橋樑,讓受衆逐漸從陌生人變成朋友,再從朋友變成顧客。

臺灣的中小企業往往太快進入銷售模式,但社羣的本質不是交易,而是關係。消費者願意追蹤一個品牌,往往不是因爲它打折,而是因爲它說的故事讓人感動。JK5原則提醒大家,要建立一種讓品牌迴歸真實、建立信任的節奏。透過多元主題的交錯,讓你的貼文不再只是單向推播,而是一場關於生活與價值的對話。

我曾輔導一家位於南部的清潔用品品牌,他們在採用JK5原則前,經營社羣多年卻成效不彰。當我們重新盤點內容後,發現他們的貼文九成以上都在談產品功效與成分。於是,我們把品牌重新定義爲一個熱愛香氣與自然生活的人,並設定五個主題:手作過程、香氣故事、綠色生活提案、客人心情故事與店主日常。短短三個月,粉絲數雖沒有暴增,但每篇貼文的互動率提升了一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客人開始留言:「感覺像在跟朋友聊天。」這句話,其實比任何轉單數字都更珍貴。

有趣的是,JK5原則不只是行銷方法,背後也有演算法的邏輯。當你不斷貼出促銷或商品照,系統會判定你的帳號缺乏互動價值,自然降低觸及。反之,當內容多元、節奏穩定,平臺會認爲你是高參與度創作者,更願意主動推薦你的貼文。換言之,JK5原則是一種能同時討好人性與演算法的內容設計法,透過真實故事與生活片段吸引自然流量。

JK5其實不需要複雜的策略,第一步是回到最簡單的問題,你希望別人怎麼記住你?如果你開一間咖啡館,或許人們記得的不該只是豆子的烘焙度,而是那股想讓客人多坐一會的溫柔氛圍。當你能找到這樣的感覺,JK5原則的五個主題自然會浮現。

JK5原則的力量在於節奏。當五個主題輪流出現,就像一場多線並進的對話,讓觀衆既能看到你的專業,也能感受到你的生活面。久而久之,他們不只是記得你賣什麼,而是理解你在堅持什麼。當顧客信任你,他就不再是來買商品,而是參與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