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憑證皮夾預計12月推出 數發部:預算遭砍影響跨國合作
數發部坦言,今年度預算遭砍,確實影響計劃進行,短期將暫緩跨國合作,優先聚焦國內推動。(數發部提供/張睿廷臺北傳真)
數位發展部原計劃推動的「數位皮夾」計劃,今天確定正式更名爲「數位憑證皮夾」,將專注於提供數位證明功能,並計劃於12月推出初步版本。數發部坦言,今年度預算遭砍,確實影響計劃進行,短期將暫緩跨國合作,優先聚焦國內推動。
數發部表示,原先「數位皮夾」名稱容易讓民衆誤以爲是支付工具,因此更名爲「數位憑證皮夾」,強調其核心功能爲數位身份與證件管理,讓民衆能自主選擇展示駕照、醫師執照等各類證明。政府的目標是提供民衆更便利的身份證明方式,而非取代現有身分證。
關於推動背景,數發部表示,現代社會對於身份證明需求日增,許多民衆經常出差或外出時,會遇到忘記攜帶駕照等困擾,數位憑證皮夾可解決這一問題。此外,歐盟已推薦各國推行類似機制,臺灣希望跟進,提升民衆便利性。
數發部提到,數位憑證皮夾將採開源方式開發,允許業界進行加值應用。數位憑證是數位世界的基石,可涵蓋學歷證明、專業執照等多種用途,未來可望減少紙本證明的需求,提升管理效率。透過選擇性揭露機制,民衆可自行決定展示哪些資訊,例如證明畢業學校而不顯示住址,保障個人隱私。目前,該計劃仍以國內應用爲主,但數發部已與美國、加拿大展開談判,希望未來可跨國使用,例如租車時以數位憑證代替傳統駕照。
針對立法院審議的預算案,數發部長黃彥男坦言,數發部預算遭刪減40%,導致部分跨國合作暫停,但仍會全力支持數位憑證皮夾計劃。數發部則補充,數位憑證皮夾計劃的預算甚至遭凍結50%,影響導入速度與國際合作,當前將優先聚焦國內推動。
資安方面,數發部強調,數位憑證皮夾將遵循國內資安法規,並經過黑箱、白箱測試,以確保安全性。原始碼將全面開源,透過社羣力量檢測潛在漏洞,確保透明度與安全性。該計劃採分散式處理,不集中存儲個資,降低資料外泄風險,也不會追蹤民衆使用行爲。
未來,民間廠商亦可推出數位憑證皮夾,政府將允許各部會的數位憑證存放於民間平臺。數發部官員指出,美國傾向使用民間平臺,歐洲則偏好政府管理,臺灣將提供民衆選擇權,亦可繼續使用紙本證件,確保各界需求皆能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