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環教多元登場 桃園33處場域推「暢遊新提案」
桃園市擁有全國最多的33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今年暑假推出「暢遊新提案」系列活動,從濱海文化、城市導覽到森林探索及碳索行動,在玩樂中學習永續知識,培養生活中的環境意識。(桃園市環保局提供)
桃園市目前擁有全國最多的33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包含海洋文化、城市探索、生態體驗、歷史建築與淨零行動等主題,是暑期親子共遊、寓教於樂的最佳選擇。環保局規畫「暢遊新提案」活動,7、8月各有不同活動讓孩童參加並學習知識,另也特別爲高中以上對象設計預約式環教課程,讓學員能從實作中學習。
環保局表示,桃園環教場域多元,其中新屋石滬與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可體驗傳統捕魚技藝並認識濱海客莊文化;中壢城市故事館羣、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與澗仔壢環境教育中心的暑期導覽與營隊活動,孩童能深入城市巷弄與水岸生態,發現生活周遭的自然與歷史故事。
環保局也說,新屋區碳索生活館推廣剩食文化與資源循環概念、虎頭山環境教育園區則設計森林尋寶營隊,鼓勵孩子在自然中體驗環境教育與學習探索,從生活情境中培養環境意識,將永續理念自然融入日常。歷史迷則適合造訪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與孔廟文化園區,透過手作體驗與情境式活動探究日治時期的歷史過往。
環保局提到,專爲高中以上對象設計的預約式環教課程,今年特別將龜山柴油車動力計排煙檢測站轉換爲體驗場域,推出「移碳究淨」環教課程。課程內容從實地參訪與互動教學,講解柴油車「黑煙」排放對空氣品質的影響。
環保局說,學員可在空氣品質淨化區進行喬木固碳量測的「尋碳任務」實作教學,不僅能學會計算樹木碳含量,也能透過導覽瞭解低碳運輸、綠建築節能技術,讓參與者從車輛排放到自然碳吸存的現場互動,完整體驗淨零減碳的多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