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紅色旅遊掀起新熱潮

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全國多地掀起紅色旅遊新熱潮。隨着暑期旅遊旺季的到來,革命紀念館、抗戰遺址等紅色景點迎來大批參觀者,其中有不少家長特意帶着孩子前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隨着“紅色旅遊+”模式的創新發展,沉浸式體驗、數字展陳等新形式讓革命歷史“活”了起來,吸引了更多年輕遊客主動走進紅色景區,在旅遊中感悟歷史、在體驗中傳承精神。這股紅色旅遊熱潮不僅體現了人民羣衆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更彰顯了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的持久生命力。

避暑勝地變身歷史課堂

紅色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今年夏天,傳統紅色目的地在“涼快、好住、有內容”的加持下持續吸引遊客。以江西省井岡山市爲例,這裡不僅是“革命搖籃、紅色聖地”,暑期還是天然氧吧、避暑勝地。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暑期,井岡山景區的門票預訂量同比增長了22%。同時,井岡山市的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近40%,比江西省的整體增幅多出12個百分點。

另據途牛最新預訂數據,暑期以來,途牛平臺紅色旅遊產品預訂熱度增長顯著,紅色旅遊用戶年輕化、親子化的特徵明顯,80後、90後親子家庭成爲暑期紅色旅遊的主力軍。

“比起單純面對說教,孩子在博物館裡看到實物展品、聽講解員講述真實故事時,眼神裡的專注和震撼更讓我們欣慰。”帶孩子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90後爸爸宋志奇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紅色旅遊不僅是一次出行,更是一堂沉浸式的歷史課,“孩子會主動問‘爲什麼戰士們要堅守在這裡’。這種主動探索的態度,比任何說教都有效。”同時宋志奇還提到,現在的紅色旅遊目的地增加了許多互動體驗項目,比如模擬歷史場景等,讓孩子在玩中感受歷史。“這讓紅色教育更有感染力,成爲了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珍貴記憶。”宋志奇說。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的特殊節點,今年暑期紅色旅遊市場與往年相比,也呈現出明顯的變化及新的特點。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遊客數量的增長上,更反映在旅遊形式和內涵的深層次轉變上。隨着紅色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紅色旅遊正從單純的參觀遊覽向更具教育意義的深度體驗轉變。

“從市場趨勢來看,今年紅色旅遊呈現出更強的組織性和目的性。”廣之旅副總裁文爽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學校等教育機構成爲推動紅色旅遊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組織集體研學活動,讓年輕一代更好地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這種趨勢反映了社會各界對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傳承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

“實景演藝+數字科技”雙輪驅動

紅色旅遊沉浸式體驗亮點足

當下,紅色旅遊正在完成從靜態參觀到沉浸式深度互動體驗的升級。

近年來,實景演出的興起也成爲紅色景區新亮點。在貴州省遵義市,《偉大轉折》實景演出火爆“出圈”,吸引大量遊客前來重溫革命歷史。據去哪兒數據,今年暑假期間,該演出的門票預訂量同比增長3倍。依託實戰場景和沉浸式體驗打造的婁山關大捷實戰演藝,也帶動了整個婁山關景區的門票預訂量。在去哪兒平臺,今年暑期,婁山關大捷實戰演藝景區的門票預訂量同比增長41%,婁山關景區門票預訂量同比增長62%。

此外,數字化技術同樣被運用在不少革命歷史博物館。以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爲例,該館採用高精度掃描、3D建模等技術,完成4000餘件(套)文物數字化採集;通過多投影、VR/AR、裸眼3D等技術打造《紅巖記憶》數字體驗廳,推出《愈炸愈強》等沉浸式影片;開發《周恩來和他的朋友們》數字展示交互屏及“紅巖文物多維展示系統”,藉助觸控技術,讓館藏文物“活”起來。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雷瑩表示,隨着紅色旅遊、紅色研學、數字化展示等形式的不斷創新,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正從參觀打卡地轉向紅色文化精神高地。

其實,從打卡地到精神高地的轉型,正在全國範圍內形成示範效應。隨着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紅色旅遊的沉浸式體驗已不再侷限於單一場館,而是逐步拓展爲貫穿線路設計、產品開發、教學互動的系統性創新工程。

文爽介紹,當前,各地正積極探索紅色旅遊場景的沉浸式體驗創新模式,如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紅飄帶)運用全域沉浸式數字技術,讓遊客身臨其境地感受長征歷程;廣州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則推出舞臺劇《黃埔!黃埔!》,以戲劇化的藝術表現手法,生動再現黃埔軍校的歷史場景和人物故事。此外,在設計紅色旅遊線路時,考慮到客羣適配性,還會圍繞紅色精神傳承、紅色歷史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故事分享以及紅色體驗等環節,通過紅色課堂的方式設計差異化產品,匹配不同年齡、學段學生的需求。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下紅色旅遊的發展還能夠藉助更多技術化手段進行多種產業衍生。比如在數字文創方面,可以把紅色文物IP轉化爲手遊“皮膚”、NFT數字藏品等,形成二次消費;在發展夜經濟方面,可以利用“全息投影+沉浸式光影秀”,讓紅色景區“亮起來”,延長遊客停留時間,拉動餐飲與住宿業的消費。

熱門影視作品

成紅色旅遊熱度攀升“催化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暑期檔,以南京大屠殺爲背景的影片《南京照相館》熱映,其亦成爲了紅色旅遊熱度攀升的“催化劑”。同程旅行數據顯示,該片核心拍攝地上海影視樂園的搜索熱度環比增長超80%。紅色文化與影視文旅的創新融合,讓歷史記憶以更生動的方式走進當代人的心靈。

“今年暑期,以紀念抗戰勝利爲主題的研學遊等文旅產品的熱度顯著高於去年同期,特別是《南京照相館》的熱映進一步提升了相關主題旅遊的人氣。”同程旅行度假業務相關負責人說,預計隨着8月份《東極島》《山河爲證》等抗戰題材影片的陸續上映,今年暑期的抗戰主題紅色旅遊有望迎來一個小高潮。

優質影視內容正成爲激活紅色旅遊資源的重要引擎,其通過情感共鳴、場景還原、線路開發、社交傳播和商業變現5個維度,構建起完整的文旅融合產業鏈。

在柏文喜看來,優質影視作品能夠通過引發全民情緒共振,激發觀衆“去現場”的衝動。而旅行社與景區順勢推出同款打卡線路,能夠使影視IP沉澱爲目的地新符號、新元素,最終在展陳、文創等環節實現長尾變現,完成從觀劇到實地體驗的完整價值閉環。

影視IP與紅色旅遊的深度融合,也正在催生更多創新性的文旅融合模式。業內認爲,隨着Z世代逐漸成爲旅遊消費主力,紅色旅遊的體驗方式也亟須與時俱進,通過更具互動性和年輕化的表達形式,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相關目的地及場館、景區可以進行多種嘗試創新紅色旅遊宣傳推廣方式。”浙大城市學院副教授、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採訪時稱,比如開發沉浸式“劇本殺”等互動體驗項目,讓遊客深度參與歷史情境;與短視頻平臺合作推出紅色旅遊達人計劃,用年輕化語言講述紅色故事;打造紅色文創IP,開發具有實用價值的周邊產品等。

■中國城市報記者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