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人文】賴鈺婷/沖印小人物的時代故事
廖瞇《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書影。(圖/遠流提供)
推薦書:廖瞇《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遠流出版)
這是一本追索與指認之書。《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涵納兩大主軸,一爲以攝影家三叔公的事業體系延伸出的沖印時代,二爲作者的父母小廖與阿美,在沖印時代下,小人物的奔忙營生。
攝影家李鳴雕是作者廖瞇的三叔公,他不僅是臺灣攝影史上的代表人物,也是引領檯灣沖印產業重要的企業家。廖瞇從父母的職場經歷,爬梳親族耆老在照相器材、沖印廠的事業脈絡,也連帶推敲整理出臺灣沖印產業的時代脈動。從手工到機器,如何衝片、校色,當時市場上的廠家、照相沖印材料的品牌、對應的代理商,乃至於沖印廠的作業流程和營運生態……
透過細密的蒐羅挖掘,旁敲側擊,廖瞇從爸爸小廖、媽媽阿美任職於菱天彩色沖印公司的生命史出發,在家庭對話中上溯到菱天沖印的董事長,攝影家三叔公李鳴雕的身世、崛起,還有他龐大的事業版圖。
宛如撒下天羅地網,廖瞇以家族後輩的角度,聯繫走過那一段歲月的職人,從各角度多方面,記錄了龐大的口述歷史。像是拿着放大鏡地毯式搜尋蛛絲馬跡,復又將採集到的各種可能,逐一放在顯微鏡下判讀檢驗。
很難想像她是如何從駁雜的資訊中整理出書寫的輪廓,帶着學習、探究的精神,心有宏願似地,渴望以一己之力撰述記載一整個消逝的時代。
那些離現代人已經很遙遠的沖印流程、細節、廠家,幾乎屬於研究報告或調查實錄的產業背景、科普知識,如何化爲大衆讀者有興趣且看得懂的素材?如何在忠於訪談原述的精神下,呈現紛雜的沖印體系及運作概況?
我認爲廖瞇的策略非常成功。她讓小人物(沖印職人)站在大人物(攝影家李鳴雕)之前,一如書名《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小廖與阿美,作者的父母,平凡人物的平凡庸碌,親情連結,正是文學語言的核心,也唯有女兒廖瞇擁有獨別於他人的撰述角度。
她讓小廖與阿美穿針引線,拉牽出一整個沖印大時代;不標舉李鳴雕,稱三叔公,以族譜親緣拉近敘事的距離,讓大人物從戴着冠冕的殿堂,走進小廖每天早上幫他送去一根油條的日常。
爲小人物父母小廖與阿美立傳,或爲沖印產業的大老闆三叔公李鳴雕立傳,或介紹、記錄一個消亡產業的變遷及曾有的輝煌年代。廖瞇從自身與親族的記憶爲起點,亂針密縫,在歧出散逸與廣泛蒐羅之間,癡心苦尋,摸索邊際與素材。
《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寫出了彷彿廖瞇獨創,近乎田調,融合家族書寫、職人書寫、產業書寫、傳記報導,非虛構寫作的紀實文本。可以稱之爲「廖瞇體」的非典型散文。在瑣碎、家常,難以一概而論的翔實記敘中,言有盡而意無窮地追本溯源。
建構一個逝去的年代,或是建構親族生命史,何等困難。可貴的是,邁開步伐,願意踏上那條困難之路。堅定意念,信仰自我追尋建構出的價值。這是《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極其難得,觸動人心的特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