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蘭“羽”見新機遇
一根根潔白的白鵝羽毛,經過分揀、消毒、塑形等多道精細工序,即將變成飛向國際賽場的高品質羽毛球。舒蘭市近期簽約落地的羽毛球項目,不僅填補了吉林省羽毛球生產的空白,更成爲當地探索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該項目由山東威海精彩永恆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投資7000萬元建設,預計今年國慶節前後竣工投產,屆時年產羽毛球50萬打(600萬隻),加上毛片加工等業務,預計實現年產值1.5 億元、繳稅450萬元,還能爲當地提供100個就業崗位。
走進佔地34萬平方米的舒蘭白鵝產業園,飼料生產車間機器轟鳴,鵝絨加工流水線高效運轉,文創電商中心忙着打包鵝絨製品訂單。這座投資14.2億元的產業園,作爲全產業鏈高效運轉的核心樞紐,已引進禾豐飼料、吉鵝集團等22家域外企業,同時帶動白翎羽絨和凱琪食品等域內企業擴能發展。
園區內,從鵝絨生產、羽絨加工,到生物製劑提取、食品研發,再到文創電商、冷鏈物流,八大功能區環環相扣。白鵝進廠後,鵝肉製成休閒食品,鵝絨做成高端羽絨製品,就連鵝掌、鵝腸都能通過生物科技提取有效成分,真正實現“吃幹榨淨、物盡其用”。
正是這種完備的產業生態,讓羽毛球項目投資方負責人感嘆:“別的地方沒有這樣的條件,是舒蘭上千萬的養殖量和全鏈條配套,把我們‘吸’了過來。”
在發展縣域經濟過程中,舒蘭實施“兩個轉化”戰略,將資源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農業優勢轉化爲工業優勢。以人蔘產業爲例,過去舒蘭的人蔘多以鮮參、幹參等初級產品售賣,附加值低。如今,在人蔘及中草藥健康產業園,企業不僅能生產人蔘口服液、人蔘面膜等深加工產品,還聯合科研機構制定行業標準,推動“舒蘭人蔘”品牌走向全國。圍繞特色資源,舒蘭加速建設多個示範園區,統籌種源研發、產品開發、品牌提升等工作。2024年,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58億元,同比增長9.3%;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35.7%,工業稅收同比增長 113%,曾經“沉睡的資源”正轉化爲“流動的財富”。
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離不開優質的營商環境。在舒蘭市城投公司白鵝養殖園,負責人譚忠來連續四個月紮根園區,凌晨查溫控、深夜記數據,冒雨陪同客商參觀,用實幹對接企業需求。像他這樣的幹部在舒蘭比比皆是。舒蘭通過鍛造政治過硬、敢於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五型”幹部隊伍,引導幹部在項目建設、招商服務中衝鋒在前。同時,當地完善“容缺受理”“告知承諾”機制,建立柔性執法清單制度,2025年預計爲企業投放融資超22億元,青年人才公寓也將陸續投入使用。從項目簽約落地到建設投產,多支服務專班下沉一線,做到“企業無難事、服務不缺席”。
如今,隨着羽毛球項目的落地,舒蘭的產業鏈不斷延展,發展動能持續重塑。一根根白鵝羽毛,正匯聚成推動縣域經濟騰飛的強勁羽翼,助力這座城市向着產業更強、服務更優的明天振翅高飛。
(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 劉明太 韓俊紅)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