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發部點名星鏈落地 挨批見風轉舵

數位發展部公告新增衛星通信使用頻段,特別點名Starlink在內的衛星星系可落地申請,遭在野立委質疑是因馬斯克獲美國總統川普重用。(路透)

太空服務公司SpaceX旗下「星鏈(Starlink)」是低軌衛星市場龍頭,但臺灣至今堅不採用,外傳與SpaceX執行長馬斯克親中態度有關;然而,數位發展部13日公告新增衛星通信使用頻段,特別點名Starlink在內的衛星星系可落地申請,遭在野立委質疑因馬斯克獲美國總統川普重用,只好「見風轉舵」。

數位發展部昨公告修正「無線電頻率供應計劃」,首度開放衛星行動通信頻譜,包括Inmarsat等16組衛星星系落地申請;並新增開放8個衛星固定通信頻段,點名「包括Starlink、OneWeb等30組衛星星系」可落地申請。

數發部官員強調,在符合我國法令下,業者可隨時提出申請,該計劃去年7月便已預告修法,如今會提及星鏈僅爲舉例,並無政治意涵。

然而,我方政府官員曾經透過外媒表示,臺灣擔心馬斯克與大陸商業關係、政治態度親中,應該避免用其打造的低軌通訊衛星系統星鏈;而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去年底透露臺灣正與亞馬遜(Amazon)旗下的「古柏」( Project Kuiper)寬頻網路衛星計劃洽談合作,也遭猜測是因爲忌憚馬斯克與大陸關係,當時吳誠文僅迴應,「假如安全條件允許、獲美國政府同意,也不排除和星鏈合作」。

民衆黨立委林國成指出,民進黨政府逢中必反,只要跟大陸關係比較密切,就會被認爲是「中共同路人」,但因爲馬斯克如今被川普重用,臺灣現在又開始歡迎馬斯克的星鏈,「或許是一種外交手腕,但這當然就是見風轉舵」。

熟悉科技領域的國民黨立委葛如鈞強調,對於星鏈系統在臺落地議題,他的立場始終一致,「技術問題迴歸專業評估,國安風險透過機制管控」。

葛如鈞指出,網路韌性真諦是多元並存,如果一面說需要星鏈補強頻寬,但另一方面又對其企業背景疑神疑鬼,只會陷於進退失據的困境中;與其糾結馬斯克與北京當局、上海工廠的互動,不如務實建立「實用而不盲禁」的監管制度,纔是數位國防長遠之道。

民衆黨立委林憶君則認爲,如今臺灣或許考量馬斯克受北京制約的可能性已大幅下降,加上國際政治情勢的變化,讓數發部同意開放更多固定通信頻段,並點名星鏈等業者可落地申請,「開放服務的國安風險也變得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