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萬噸「防疫神器」釋放有毒物質 恐影響數十年
新冠疫情期間使用的一次性口罩變成化學不定時炸彈。(圖取自Photo AC)
你相信原本救命的口罩,如今卻成爲生態及健康的威脅嗎?位於英國的考文垂大學 (Coventry University) 的最新研究表示,新冠疫情期間使用的大量一次性口罩,正在釋放塑膠微粒、內分泌干擾物等化學物質,且影響可能持續數10年。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在新冠疫情最爲嚴重的時期,全球每月要使用1,290億個由聚丙烯和其他塑膠製成的一次性口罩。由於缺乏回收管道,大多數口罩會被填埋,甚至直接遺落在街道、公園、海邊或鄉村地區,造成環境負面影響;開始分解的口罩則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
研究人員將不同類型的口罩,浸泡在裝有150毫升的靜置純淨水中24小時,然後透過薄膜過濾液體,檢測一次性口罩會釋放多少塑膠微粒。研究結果顯示,每款口罩都會滲出塑膠微粒,其中最高防護等級的FF2和FF3口罩,釋放出最多塑膠微粒,是其他款口罩的4至6倍。
此外,研究人員指出,一次性口罩還會釋放「雙酚B」。這是一種化學物質,屬於內分泌干擾物,會對荷爾蒙系統、免疫系統、生育能力和內分泌功能造成危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發炎、肥胖風險。研究人員推估,疫情期間使用的口罩總量,恐導致128至214公斤的雙酚B逸散到環境中。
農業生態學專家Anna Bogush表示,這項研究將警醒社會重新思考,如何處置這些會釋放出影響環境及健康的有害化學物質的廢棄口罩。羣衆必須提高對這些風險的認知,以支持產業開發更具永續性的替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