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軍建太武小學
金門將軍學校─將軍建校紀實(金門縣文化局)
若要考證金門首座軍建小學,應是早於民國40年春季由22兵團第5軍軍長高吉人創建的「私立太武小學」,乃金湖國小前身。
曾任莒光、中正國小共12年校長的陳昆幹,109年3月12日於《金門日報》浯江副刊發表〈向第5軍高吉人軍長致敬兼憶述湖小創校原委〉一文,記錄了太武小學建校始末。摘錄主要內容如下:
民國39年10月左右,高吉人將軍的第5軍軍部移駐金東區山外村,並率所屬各師,一面擔任金門東部之守備,另一面加強整訓。
記得高吉人軍長並沒有進駐第18軍軍長高魁元將軍原住的陳期宰洋樓,而是選擇住在陳期源先生剛落成不久的雙落大厝。他每天看着村內孩童,大多赤足露體、蓬頭垢面的跟隨父母兄姊去種田、割草、放牛,內心深切感受到,要改變這些孩子的未來命運,唯一的辦法是從教育着手!於是,他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就是部隊除了負保國衛民的重責大任之外,要協助地方興辦教育,以培養幼年的學童。
高軍長將辦學校這件事,請當時的政治部主任劉競天統籌負責。劉競天主任立即召集村內族老陳清流、陳昆火、陳來福、陳朝柬、陳文卿、陳金錠、陳永安等研議,一致決議軍民合力籌辦學校,並將校名訂爲「私立太武小學」。
開完籌備會之後,隨即付諸行動。借用村中民房、馬廄、牛舍、柴房,加以整修後作爲教室。課桌椅則是利用土角磚砌成,敷上薄薄水泥,夏天坐還好,冬天坐在上面,堅硬而冰冷。沙土的操場上有軍民合作修建的升旗臺、單雙槓、滑梯、沙坑與木馬。雖然一切因陋就簡,卻一應俱全,很感謝當年的第5軍官兵弟兄。「校舍」落成後,除了招收山外村內的學童外,鄰近前埔、埕下、下莊、西洪等村莊的小朋友,也一起入學。
開學的時間是民國40年的春季,校長由政治部劉競天主任兼任,任課的老師,青一色由第5軍政治部受過大專院校教育的軍士官兼任,每位老師都學有專長。記憶中有陳以欣、錢守義、黃耀湖、胡昉昱、張修德、田閩義、李亞照、張志堅等。其中,實際負責校務管理的是陳以欣老師。「私立太武小學」還有校歌,由劉競天校長作詞,陳以欣老師譜曲。
當時,每位老師在課前都有周詳的準備,而且上課教學認真,循循善誘。每日清晨,老師會帶全校學生進行野外教學活動,晚上還要輔導自習。求學期間,學生的筆墨和作業簿等文具用品,均由政治部免費提供。
回憶當年,全校只有一至四年級共4班,一班大約不超過15人,我讀的四年級只有6人。包括:陳天類、陳大吉、陳昆幹、陳榮回暨莊昆火、莊腰治兄妹。我們於民國42年7月畢業,算起來是第一屆的校友。同年9月,陳天類、陳大吉和筆者3人都考取金門中學初中部。
陳昆幹補充說,因是金門首間軍建小學,太武小學當時幾乎跟其他外校都沒連絡關係。學校採半軍事化管理,學生每天早上7點前報到,然後跑步或到山上運動、唱軍歌,再各自回家吃早餐後到校上課。晚上一定要晚自習,軍官老師會來督導。
他印象中,高吉人軍長高大帥氣,人很和藹可親,住所就在太武小學旁,與政戰部隔着學校操場,學生常見他穿過操場往來政戰部。高軍長率先運用軍方資源成立太武小學,造福地方的高瞻遠矚,令人感佩。(四之二;摘自《金門將軍學校》;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