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詐保案層出不窮 專家:鑽「這漏洞」抓不勝抓
壽險詐保案層出不窮。(聯合報系資料照)
去年臺灣人壽一名楊姓理賠人員利用人頭戶假造申請理賠案件,將理賠金額匯至人頭帳戶,前後詐領保險金逾新臺幣2390萬元;日前也有保險經紀人指導保戶透過捏造輕微挫傷,聯手桃園2間中醫診所4名醫師進行詐保,金額達到1400萬元。
業內人士坦言,第一線業務人員清楚如何開證明、怎麼寫才能理賠,要鑽漏洞並不難,若不是太貪心,「小額詐保」很難察覺。
壽險業務詐保案件層出不窮
臺壽詐保內鬼案,近期遭金管會開罰720萬,讓社會大衆再度意識到詐保案的嚴重性。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持證人鄭景傑表示,一般來說,受理理賠的正常作業流程,是保戶出險→就診治療→聯繫保險業務員確認保障內容,業務員提醒重要注意事項→保戶治療完畢後,請醫師開立診斷書,並備齊就醫的醫療收據(若僅申請定額給付,則不需附上收據)→業務員收件後,向公司送出文件爲保戶申請理賠。
他說,一般無爭議件,或是在一定金額以下者(每家內規不同),最快當天即可理賠。若爲「有疑慮件」,保險公司可以要求調相關病歷資料,以釐清是否爲既往症或是治療的項目是否與病症相符,或是費用是否超乎常理。
他也舉例,像是必要性剖腹產,一般在8~12萬左右,若收據爲20萬,保險公司一般會要求要附上費用明細,每一個單項的金額,來做理賠評估。一般理賠的審覈,一定會有一些關卡做確保,就像進銀行金庫,必須要有三個不同的人,分別的三把鑰匙,而且必須同時進入,做爲「安保機制」。
小額詐領 抓不勝抓
另有保險業者坦言,「這個案子顯然所有的關卡都失靈,沒有發揮防弊的效果」,加上都是「小額詐領」,根本抓不勝抓,詐保人很聰明的鑽了保險公司對於小額理賠,希望快速理賠的漏洞,讓犯案人有可趁之機。
鄭景傑也分析,對於真正因事故申請理賠的保戶來說,申請理賠大多數都是交由原招攬或服務他的業務員,正當的理賠都是沒有問題。特別要注意的是,若有相關人,一般是業務員或是醫事人員,利誘你配合,開立假的證明,去申請保險金後,再進行所得分配,那就是犯法行爲,千萬不可觸法。
然而,在過去詐領保險金的案例中,大多數都有三種人牽涉其中,即醫師,保險業務員與保戶。這三者缺一,都很難詐領保險金。
內部詐保 得再三警覺
另外,有保險業者坦言,這種內部詐保,很少會有人發現,保險公司一般的機制都很嚴格,「因爲內部認爲不會發生,所以很多事就便宜行事,纔會被有心人找到漏洞。」要避免此類情形再次發生,除了公司內部控管、保險業務人員的道德操守、保戶也得要再三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