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狂發債又拚現增!今年1636億元 連三年破千億元

爲了2026年可順利接軌IFRS17和TW-ICS,壽險業狂發債又增資。 聯合報系資料照

爲了2026年可順利接軌IFRS17和TW-ICS,壽險業狂發債又增資。據金管會統計到19日止,六家壽險業總髮債規模達1,566.4億元,其中新壽更現金增資70億元,合計籌資1,636.4億元,已連續三年衝破千億元大關。

金管會在2023年4月開放壽險業可發行十年以上、有到期日的次債可計入第二類資本,使2023年至今,已連續三年壽險業發債額都衝破千億元大關。發債籌資大增,有助強化壽險業資本。

據統計,今年公告發債、辦現增者,是富邦、南山、臺壽、新壽、全球和三商美邦等六家壽險業。其中僅新壽一家多增加70億元現增,其餘都走發債管道。

這六家壽險業到19日止,已發行債券且實際資金到位者,以臺壽208億元最高,富邦190億元次之、南山150億元居第三、新壽118億元,全球與三商美邦各發行53.4億元和46.4億元,合計僅766億元

若與金管會已覈准這六家發債總規模1,566.4億元來看,中間差距了800億元,除了全球與三商美邦外,其餘四家業者都尚未募滿。

依規定,壽險業獲准發行次順位公司債,可在覈準一年內分次發行,換言之,這四家壽險業者仍可在一年內持續將資金募集到位。

再拉長近六年來看,今年至今已獲准發債總規模1,566.4億元,雖較去年1,868億元高峰,年減16%,但仍是連續三年發債規模衝破千億元,顯示籌資潮未退。

壽險業者坦言,今年發債規模較去年略減,有兩大主因,一、去年業者擔心美國川普上任,市況加劇,趕在去年大舉發債,墊高去年基期,也降低今年發債需求,二、今年美債殖利率跳升,發債成本墊高,也讓業者觀望。

另一家業者則說,預期9月美國聯準會降息,屆時美債殖利率有望走跌,也不排除市場又涌現一波發債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