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避險成本降 兩關鍵

外資第3季以來持續匯出,新臺幣昨(2)日收在30.678元,單日貶4.8分,連六貶,逾四個月新低。今年以來新臺幣升值幅度縮小至6.86%。

彭博資訊分析,新臺幣最近走貶及捲土重來的利差交易,帶動臺灣壽險業者匯率避險成本快速下降,降回新臺幣匯率5月大幅升值前水準。

彭博以美元擔保隔夜融資利率(SOFR)及新臺幣隱含利率計算結果顯示,臺灣壽險業者以3個月美元/新臺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避險成本降至僅3%,遠低於三個月前的高達14%,嘉惠尋求規避匯率劇烈波動風險的保險業者。

新臺幣兌美元5月初暴力升值後一路走強,總計升值近10%,但7月以來已回貶逾3%,淪爲亞洲表現最差貨幣。紐約梅隆銀行(BNY)資深亞太市場策略師張偉勤說:「押多美元兌新臺幣部位回升,是避險成本5月及6月攀上極端水準後下滑的原因,新臺幣貶破30元兌1美元價位讓許多人感到意外,促使投資人平倉押多新臺幣部位。」

借入低利率貨幣投資利率較高地區資產的利差交易回溫,也帶動避險成本下滑。法國巴黎銀行新興亞洲利率與外匯策略師簡恩(Chandresh Jain)說:「由於全球波動率不斷下降,投資人紛紛試圖把利差交易納入投資組合。他們正在全球建立高收益貨幣多頭部位,並以新臺幣爲融資貨幣。」

成本陡降可能提供壽險業拉高避險比例良機,但目前看來操作並沒有特別積極。簡恩指出,臺灣壽險公司第2季已採取大量避險操作,監管最近的變化也帶動外匯準備金增加,加碼避險迫切需求下降。他認爲從過去季節性操作來看,臺灣壽險公司預料將在第4季後半逐步增加避險部位。

展望新臺幣後市,策略師認爲,由於美聯準會(Fed)將降息和臺灣經濟基本面維持穩健,新臺幣兌美元后市仍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