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推AI就業平板電腦 中公教育加入學習機混戰
職業教育企業中公教育也“殺入”了學習機市場。7月15日,中公教育首款“AI就業學習機”正式亮相,試圖以“AI+就業”概念角力學習機市場。與學而思、猿輔導、作業幫等企業環伺的K12市場不同,中公教育主打在校生、畢業生、在職人員和求職人員市場。在一季度營收淨利雙降的業績壓力下,中公教育也在通過“AI+就業”調整市場戰略,然而這款高定價、主打差異化人羣的學習機能否受到市場青睞,仍有待於市場觀察。
據瞭解,AI就業學習機目前提供基礎、專業、超強三個不同版本,基礎版本定價4999元,發佈會首發價3999元。技術方面,該學習機運用了中公教育自研“雲信”大模型和DeepSeek大模型。其首創的“AI智能領學+嚴管伴學”模式,可爲從在校生到在職人員等不同階段的消費者提供分階段、精準化的學習規劃和全程陪伴,幫助他們更高效地達成就業目標。其實,“6·18”年中大促時,中公教育便悄然開啓了該款學習機的預售。京東App顯示,有1000餘名消費者瀏覽過該款學習機產品鏈接。
從業績數據來看,根據中公教育發佈的2024年財報,中公教育實現營業收入26.27億元,同比下降14.89%,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84億元,同比增長187.7%。雖然2024年中公教育實現扭虧爲盈,但2025年一季度營收和淨利潤均同比下降。而就在6月13日,中公教育發佈公告,召開了特定對象調研的線上會議,明確了“AI+就業”作爲業務調整的主要方向,通過AI技術爲用戶提供精準化、系統化的就業服務產品。中公教育也在借力AI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
針對未來新的發展目標,中公教育集團董事長李永新說道,如今,學段全覆蓋成爲新的發展態勢,中公教育希望就業培養、就業能力的提升不僅僅停留在大學期間,接下來,中公教育要向下兼容至高中、初中等學段,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與素質。同時,中公教育要實現職業全覆蓋,在現如今的覆蓋範圍內,把學生與家長所青睞的職業全部覆蓋,拓寬職業選擇範圍,並提供知識與幫助。
AI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讓衆多教培企業紛紛入局學習機市場,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今年4月,猿輔導集團正式推出了“小猿AI”,併發布小猿AI學習機。5月,學而思推出了三大系列學習機,且搭載了DeepSeek與九章雙核大模型,強化了學習機的智能交互與精準分析能力。同月,作業幫也發佈了X50學習機和P、T、X、S各系列學習平板新款,在功能、內容、AI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大幅升級。儘管其他企業的學習機大多僅覆蓋中小學階段,中公教育則覆蓋大學生及就業人羣,但其仍然面臨市場的挑戰。
艾媒諮詢發佈的《2025—2026年中國智能平板學習機市場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智能平板學習機市場規模達270.72億元,同比增長48.27%,預計2027年中國智能平板學習機市場規模將超500億元。市場快速增長,吸引了衆多品牌涌入。
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學習機產品普遍存在同質化現象,核心功能仍集中在學科培訓領域。而差異化主要體現在師資質量和互動服務方面,但本質上都是爲學科培訓服務。
“這種同質化競爭反映出行業創新能力的不足。如何促進學生拓展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是需要各企業進一步思考的重點問題。”熊丙奇談道。
北京商報記者 吳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