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縮陣地調整業務,碧桂園服務走向獨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抒穎
碧桂園服務還未能從失落中走出,這家規模排名前列的物業企業仍在調整之中。8月27日,碧桂園服務發佈的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服務營收實現231.9億元,同比增長10.2%,在管物業項目總數達8108個,收費管理面積增至10.6億平方米,延續了規模化優勢。
拆分營收貢獻來看,碧桂園服務主要業務板塊營收均實現正增長。其中,物業管理服務收入136.1億元,同比增長6.7%;社區增值服務收入21億元,同比增長5.3%;“三供一業”業務則大幅增長至50.7億元,同比增幅高達51.6%。
雖然規模仍然保持在行業的較優區間,但碧桂園服務利潤表現卻繼續下探。
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服務錄得整體毛利約42.99億元,同比下降3.5%;歸母核心淨利潤約15.68億元,同比下降14.8%。毛利率則下降至18.5%。據碧桂園服務管理層的解讀,利潤下滑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清理歷史應收賬款過程中作出了折讓帶來了折損;二是主動收縮相對低效的環衛、城市服務等板塊所產生的階段性衝擊。
根據財報,碧桂園服務今年上半年出售附屬公司帶來的損失爲1.08億元,按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支出爲5690萬元。
除此以外,在現金流管理上,碧桂園服務也仍有進步空間。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服務經營性現金淨流出8.7億元,而截至2024年年底,這一數據是淨流入38.7億元。碧桂園服務首席財務官黃鵬分析稱,這主要是由於季節性支出、“三供一業”業務前期投入及預存策略調整。
在現金儲備方面,碧桂園服務與行業的整體水平表現匹配。截至2025年6月30日,碧桂園服務的銀行存款和結構性存款約164.7億元,在手現金較爲充裕;銀行及其他借款約8.58億元,報告期內所有到期借款均得以按時償還;公司流動資產淨值約120.4億元,流動比率爲1.4倍。
除了業務表現之外,碧桂園服務與關聯方之間的業務處理,也是影響碧桂園服務近年業績表現的重要方面。中報顯示,截至6月30日,碧桂園服務關聯方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從2018年的20.3%持續下降,2025年上半年降至1.1%的水平,已基本實現從傳統地產依賴型模式向獨立市場化運營的轉型。
今年以來,全國屢有小區要求下降物業費,碧桂園服務也爲此做好準備。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總裁徐彬淮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當前物業費降價的呼聲反映了行業發展還不夠規範的現狀。近期國家關於紮實開展物業服務領域突出問題集中整治的政策出臺,對物業企業的誠信經營、合規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長期來看對推動行業規範穩健發展是好事情。
碧桂園服務在今年上半年也開始在低物業費市場取得進展,已經進入了近20個低物業費社區。碧桂園服務計劃在細分市場加速分化的新業務市場中把握髮展機遇。
面對當前的發展境況,徐彬淮表示,未來三到五年,碧桂園服務將回歸客戶導向,走向合理的盈利空間;未來物業服務定價權應該是客戶所擁有的,物業企業要做的是與之匹配,並且做到誠信公開;公司將結合客戶的需求,將毛利率調整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同時積極拓展市場、高質量發展,希望保持毛利額的穩健合理增長。
碧桂園服務管理層在業績發佈會上也表示,除了持續構建高效精益運營體系、深化服務分級,公司還積極投入智能研發創新、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等核心能力建設,持續提升服務品質、運營效率及客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