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損水電通訊設施力爭明日全部恢復
關注防汛救災之發佈
昨日,北京市召開防汛救災新聞發佈會,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現場獲悉,7月23日至29日遭遇的極端強降雨天氣,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截至昨日12時,全市因災死亡44人,失蹤失聯9人,其中,密雲太師屯鎮養老照料中心死亡31人,失蹤失聯人員中有4名是一線搶險救援的村黨支部書記,相關救援仍在持續進行中。
據瞭解,本市將加快損毀基礎設施搶修,加快受損道路、供電、供水、通訊設施恢復,力爭8月2日實現全面“四通”。
同時,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救災各項措施,按照“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制定恢復重建總體方案。
本輪強降雨破壞力極大
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表示,今年以來,北京累計降雨539.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7%。本輪強降雨主要集中在密雲、平谷、懷柔等北部山區,其間發生的極端強對流天氣極爲罕見,強降雨形成山洪,疊加上游來水暴漲,破壞力極大。
據統計,此次極端強降雨過程中,北部山區40個鄉鎮、312個行政村的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包括公路和橋樑受損,供電、通信和光纜受損,供排水設施和管網受損,導致出行受阻、通訊中斷。在昨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夏林茂表示,北京424條阻斷的鄉村公路中,已搶通364條;所有受災行政村已實現應急供水;213個斷電行政村已恢復供電105個;72條損毀通信光纜已恢復23條,1971個退服基站已搶通638個。
“這次災害損失大、傷亡多,我們深感痛心和自責。深刻反思應對本輪強降雨,我們工作還有不足,在樹立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方面還有差距,對極端天氣的預報預警能力不足,防災減災預案編制不夠完善,山區基礎設施建設還存有短板。我們將深刻汲取教訓,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救災各項措施,全力守護首都安全。”夏林茂說。
全力組織搜救失聯人員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此次洪澇災害共造成30餘萬人受災,2.4萬間房屋受損。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有9人失蹤失聯。
據懷柔區委書記張強介紹,強降雨發生後,全區1100多個基層黨組織、1.5萬名黨員衝在防汛救災第一線,帶領羣衆轉移安置、自救互救,開展工程搶險、清淤除障等工作。在組織羣衆轉移中,琉璃廟鎮孫胡溝村黨支部書記尹春燕逐家逐戶查看轉移情況,最後不幸被洪水沖走,其愛人、黨員蔡永章在協助尹春燕轉移羣衆時也不幸被洪水沖走。
全市因災死亡的44人中,密雲太師屯鎮養老照料中心有31人。據密雲區委書記餘衛國介紹,該養老中心位於密雲水庫上游的太師屯鎮街。7月28日事發當天,該養老中心內共有77人,包括8名工作人員、69位老人。這些老人中,有55人處於失能半失能狀態。“28日清晨,清水河流量驟增,最大流量達2800立方米/秒,是平時流量的1500倍,迅猛的來水進入太師屯鎮區,整條街迅速被淹沒,最深處達2米。”
消防救援力量接到報警後,迅速出動,28日7時左右抵達照料中心附近。但因水流湍急,救援力量難以進入。經過多方努力,10時許陸續救出被困人員,搜救工作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在此期間陸續發現多名老人不幸罹難。
“這些老人都與我父母的年齡相仿,卻因爲暴雨災害不在了。我們非常難過、深感悲痛,目前正在全力組織搜救。”餘衛國說,“深刻反思這起事件,我們工作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汛期前,密雲區按照工作預案,根據天氣預警情況,提前對險村險戶統計臺賬上的羣衆進行避險轉移。“長期以來,太師屯鎮養老照料中心地處鎮中心區域,是安全的,預案沒有將其列入轉移範圍。這說明我們的預案是有漏洞的,我們對於極端天氣的認識是不足的。面對日益頻繁的極端天氣,特別是涉及老人、孩子以及身體不便等人士,絕不能用傳統的思維方式來對待這些問題。平時還要加強防災救災能力的提高。”
制定恢復重建總體方案
在昨日的發佈會上,夏林茂介紹了下一步重點工作。
據悉,本市將做好受災羣衆生活保障,加快推進受損房屋修繕,確保羣衆安全順利早日回村回家,全力保障生活物資,照料好特殊困難羣體。做好傷亡人員的善後工作,開展遇難人員家屬的心理疏導。
同時,加快受損道路、供電、供水、通訊設施恢復,力爭8月2日實現全面“四通”。加強對受損山體、河道等關鍵設施和部位的拉網式排查,嚴防發生各種次生災害。加強受災地區垃圾清理、渠道清淤、環境整治、消殺防疫,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
此外,本市將全力推進生產經營恢復,加強對因災停工項目、停產企業的政策幫扶,協助復工復產。做好受損房屋、車輛等資產統計,及時開通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通道,簡化理賠流程,提高理賠效率。
在災後恢復重建方面,本市將按照“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制定恢復重建總體方案,結合“十五五”規劃編制,圍繞恢復提升目標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建立結對幫扶機制,發揮好軍地協同、央地協作機制,形成全社會共建合力。
目前仍處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本市將加強氣象監測預報預警,針對這輪強降雨發現的問題,持續抓好各項防汛措施落實。
·釋疑·
強降雨給密雲水庫帶來多大壓力?
洪峰流量五分鐘即可灌滿頤和園昆明湖
密雲水庫作爲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是京津冀防洪體系中的重要樞紐。然而這次強降雨天氣,給密雲水庫的調度運行帶來很大壓力,不少指標都達到歷史極值。昨日的發佈會上,北京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斌用“峰高”“量大”“上漲快”三個關鍵詞來描述密雲水庫上游洪水的特點。
白馬關河、清水河是密雲水庫的入庫河流,也是重要的水源補給來源。這輪強降雨過程中,白馬關河流域洪峰流量高達1280立方米/秒,超過調查歷史最大洪水2018年的1000立方米/秒;清水河流域洪峰流量高達2800立方米/秒,是調查歷史最大洪水1890年1200立方米/秒的2.3倍。
“超調查歷史最大的山洪災害,給馮家峪、太師屯等鎮域造成極大的損失,同時也給密雲水庫造成連續兩個超歷史的洪峰流量。”劉斌說,7月27日,密雲水庫最大入庫洪峰流量達到6550立方米/秒,這幾乎是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最大1994年3670立方米/秒的兩倍。而如此巨大的水量,僅需約5分鐘即可注滿昆明湖的全部庫容。
此外,截至7月31日12時,密雲水庫7天入庫水量已經達到9.1億立方米,超歷史最大1974年出現的7.1億立方米近三成。在這輪洪水中,入庫流量高於4000立方米/秒的持續時間長達10小時,這些時段的入庫水量就高達1.87億立方米。
面對峰高量大上漲快的洪水,密雲水庫有效發揮了攔洪削峰作用,並實現錯峰泄流。例如,7月27日15時啓動泄流,流量逐級提升至500立方米/秒;28日根據洪水情況進行調整,下泄流量控制在1120立方米/秒。“這次洪水過程中,密雲水庫上游區域因暴雨、山洪、河流洪水疊加,損失巨大。密雲水庫有效攔洪調蓄,阻止了洪水對水庫下游北京、天津、河北區域的衝擊。”劉斌介紹,自7月30日9時起,水庫水位開始回落,目前水庫大壩安全穩定。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餘俊生提醒廣大市民和遊客,當前北京仍然處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密雲水庫仍在持續泄洪,下游的潮河、白河、潮白河河道依然處於高水位,水深流急;大雨過後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風險也有所增大,請大家近期避免前往山區、河道等高風險地區活動,注意自身安全。
北京消防如何營救被困羣衆?
無人機、舟艇、繩索、拉梯齊上陣
昨日發佈會上,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總隊長、黨委副書記吳振坤介紹,本輪強降雨期間,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累計接警1.6萬餘次,處置涉汛警情790起,出動人員6830次、車輛1356次、舟艇296次,營救被困羣衆1879人、疏散轉移3521人,運送應急物資約56噸。
其中,警情主要集中在密雲區,有600起;其次是懷柔區69起、平谷區67起,另外,延慶區、大興區、房山區也在10起以上。從警情類別看,主要是營救疏散類458起,物資轉運類101起,排水排澇類87起,失聯排查類51起,建築垮塌類39起,其他類別還有54起。
據介紹,根據全市統一部署,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及時啓動防汛應急救援一級響應,全市498個隊站、1.5萬名指戰員全部進入臨戰狀態。同時,總隊專門制定跨區域增援方案,在警情集中的密雲、懷柔、平谷3個區分別成立前沿指揮部,同步設立22個前沿指揮所,調集特勤、朝陽、海淀、豐臺、大興、昌平、順義、開發區等12個支隊,1816名指戰員、166部消防車、62艘舟艇跨區域增援災害較重地區。結合密雲水庫泄流安排,在密雲、順義、懷柔、通州等四個區的泄流區段,部署消防救援人員326人、消防車62輛、救援舟艇44艘,協助相關部門對河道開展巡堤巡線,隨時做好應急救援準備。
此輪強降雨期間,山洪、滑坡、內澇災情交織,道路、通信、電力“三斷”,救援環境極端複雜。在救援行動中,消防救援人員使用無人機開展空中偵察、協助人員搜索,藉助剷車、鉤機等大型機械,綜合運用舟艇轉運、繩索連接、拉梯架橋、游泳突進等技戰術,克服困難、想方設法,盡一切可能營救轉移被困羣衆。
如何提升山區地區防災減災能力?
多措並舉加強農村“生命線”建設
“大家提及北京,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座現代化大都市的形象,擁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北京土地面積爲1.64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達1萬多平方公里。由此可見,北京三分之二的面積爲山區,三分之一爲平原。”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介紹道,北京的山大多較爲陡峭,溝道較深,且多數爲石山而非土山,一旦降雨,極易引發山洪、泥石流和岩石崩塌等自然災害。“近期北京極端天氣頻發,我們應當將減少災害損失的理念轉變爲減輕災害風險的理念,綜合提升山區的防災減災能力和韌性。”
夏林茂表示,北京要統籌規劃,提升水利設施、道路橋樑建設的協同水平。爲適應氣候變化和發展需求,需對現有水庫、溝渠、河道、橋樑、堤防進行全面梳理,針對目前防洪水平較低的設施進行規劃提升。特別是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等大中型水庫,要對其上下游河道、橋樑、道路進行系統梳理與評估,找出短板,重新規劃建設,實現蓄水和行洪方面的聯調聯動,提升整個體系的防護能力。
同時,要着重提升預報預警能力,優化調整氣象網站佈局,完善氣象監測體系,提高預警預報的精準度。夏林茂表示,重點要強化直達公衆的預警傳播與接收能力,使公衆能夠更早地接收到預警預報信息,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北京還將多措並舉加強農村“生命線”建設。“結合災後重建和鄉村振興工作,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規劃道路,尤其要增強山區主通道的連通性和抗災能力,優化鄉村路網結構,同時提高鄉村路網道路建設的標準和水平,特別是防災、防洪能力。按照分散化原則,在山區多元多向多渠道建設供電、供水和通訊設施,實現災時應急保障自循環。”夏林茂說。
此外,北京將繼續推動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考慮自然災害防範需求,打造一批在緊急情況下能夠滿足居民轉移安置、生活救助等需求的鄉村公共基礎設施,既能滿足日常需求,又能在應急搶險過程中發揮作用。還需持續提升基層應急救援能力,廣泛開展防汛安全知識普及活動,引導公衆做好家庭應急物資儲備,提高全社會防災意識、自救互救能力。
·舉措·
懷柔加緊修復損毀供水設施
此次強降雨,全市最大小時雨強在懷柔區琉璃廟鎮東峪村,爲95.3毫米。琉璃廟鎮位於京北山區,山地高差大、坡度陡,人口主要集中在山谷狹窄地帶。強降雨發生後,琉璃廟鎮內南北連接北京與河北的主幹道111國道、東西連接延慶與密雲的234國道全部阻斷,8條區級公路受損嚴重,鄉村道路全部損毀,沿幹道鋪設的主光纜全部中斷。
目前,111、234國道阻斷點全部打通,具備應急通行條件,區級道路受損路段7月31日全部恢復。同時,搶修供電系統,受災村已實現應急供電全覆蓋。保障羣衆飲水安全,通過應急供水車、安裝淨化設備、空投等多種方式,解決羣衆生活用水需求,目前正在加緊修復損毀供水設施。保障通信暢通,北部山區通訊已基本恢復。全力保障物資供應,已向受災地區調撥應急物資20.8萬件,調配大型無人機56架次,空投生活物資近3噸、9850份。
密雲加大巡防嚴防次生災害
本輪強降雨過程中,密雲受災最嚴重。全區受災最重的太師屯鎮,上游的幹峪溝12小時降雨量達到290.7毫米,達到特大暴雨級別。同時,清水河水位暴漲,降雨、山洪、河流洪水疊加。
初步統計,密雲區17個鎮162個村受災,受災害影響房屋3.1萬餘間,車輛受損6994輛,10條公路受損,105個村電力設施損壞,684處通訊基站退服。全區約11.3萬羣衆受災,因災死亡37人,其中含太師屯鎮養老照料中心31人。
下一步,密雲區將持續做好搶險救援,全力搜救失聯人員,妥善安置受災羣衆,切實照顧好大家的生活。持續強化通路、通電、通水、通信,強化生活保障,抓緊恢復受損基礎設施。持續緊盯水庫、河流和地質災害易發區,加大巡查防護力度,嚴防次生災害。科學謀劃災後重建,及時解決羣衆關切問題,儘快恢復受災羣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本版文/本報記者王斌
攝影/本報記者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