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臺灣作家節11月登場 「自然醒」展現臺灣文學自由與覺醒

文化部長李遠(中)、臺文館館長陳瑩芳(左3)、策展人鴻鴻(右3)等一同宣告首屆「臺灣作家節」將於 11月7日至30日登場。(文化部提供)

國立臺灣文學館今(8)日在臺灣文學糧倉舉辦啓動記者會,宣佈首屆「臺灣作家節」將於11月7日至30日登場,以「自然醒」爲年度策展主題,串聯臺南本館、臺北文學糧倉與文學基地、臺東原住民族部落及多家獨立書店,舉辦超過30場講座、展演與工作坊,邀集逾50位國內外作家、譯者及藝術創作者參與,打造爲期三週的大型文學節慶。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首屆「臺灣作家節」象徵臺灣文學跨出的關鍵一步,感謝臺文館的推動。他指出,當前是臺灣老、中、青三代作家最蓬勃的時代,作品外譯獲國際注目,文化部將持續爭取預算、擴大獎勵計劃並推動外譯,讓更多人看見臺灣文學。他強調,文學是所有創作的核心,「臺灣作家以知識份子的角色爲社會而創作」,展現臺灣文化的獨特風格與思想深度。

首屆「臺灣作家節」將於11月7日至30日登場,以「自然醒」爲年度策展主題,逾30場活動,匯聚近60位國內、外作家、譯者等共同參與。

臺文館館長陳瑩芳指出,臺灣文學兼具文化、歷史與語言的多元性,具主體性與自由性。作家節除展現文學創作,也將作爲「交流的中繼站」與「前進未來的能量場」,期盼成爲長期永續的品牌。

策展人鴻鴻以「自然醒:文學跨域‧羣島連結」爲主題,邀請陳思宏、吳明益、零雨三位焦點作家,分別以同志書寫、自然寓言與詩作,呈現自我覺醒與對社會、環境的省思。

今年邀請瑞士作家暨譯者愛麗思(Alice Grünfelder)與日本詩人四元康祐(Yoshimoto Yasuhiro)參與,爲活動注入國際視野。作家節期間也將舉辦譯者培訓、文學改編及AI創作工作坊,並於臺南舉辦國際論壇,邀集韓國、日本、波蘭等近20位譯者與出版人交流。

此外,活動包括劇場展演、科技詩意創作及文學酒吧長談等跨域企劃,讓讀者以多元形式親近文學。臺文館並與獨立書店合作,如吳明益與愛麗思的「走一條河,寫一個島」講座將於「一間書店」舉行,期望讓文學議題走入日常。活動詳情可上「臺灣作家節」及「臺灣文學基地‧文學糧倉」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