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百大文化基地名單公佈 嘉義縣6處入選洲南鹽場復興廢棄鹽業受注目

首屆百大文化基地名單公佈,嘉縣6處入選,洲南鹽場復興廢棄鹽業受注目。 記者魯永明/翻攝

文化部舉辦首屆百大文化基地名單公佈,嘉義縣有6處入選,除入選基地各獲得50萬元補助,文化觀光局獲補助,執行包括文化基地樞紐平臺建置、文化基地串聯,針對文化基地串聯的核心精神整體聯動規劃,促進基地間合作與互動以及文化資源共享等項目。

文化部網站公佈嘉義縣入選6處文化基地:大林慢城發展協會(嘉義縣大林慢城發展協會);交趾剪黏傳統工藝文化基地(嘉義縣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阿里山鄒族達邦mayasvi文化路徑基地(嘉義縣阿里山鄒族達邦庫巴文化發展協會)。

洲南鹽場(嘉義縣布袋嘴文化協會);培桂堂-林開泰診療所舊宅(新港文教基金會);優遊吧斯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優遊吧斯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洲南鹽場負責人蔡炅樵、大林慢城發展協會負責人江明赫、交趾剪黏傳統工藝文化基地負責人謝東哲,長期深耕,嘉義縣文化基金會董事陳俊哲佩服他們爲文化社會長期的貢獻,真的很不簡單。

洲南鹽場蔡炅樵說,洲南鹽場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第19年,欣喜獲得這項榮譽。百大文化基地是很有意思的新文化政策,將臺灣分爲六大廊帶生活圈,選出110處文化基地,涵括文創聚落與工藝、藝文展演、獨立書店、地方文化館、社區營造、古蹟、影視等7大多元類別。

「若說實至名歸、名符其實,我覺得這是我們堅持了19年的初衷與本分,本來就應該認認真真做到這樣,沒什麼好說嘴的。沒得獎前,我們已經如此做;得了獎,我們還是會繼續這麼做;就算沒得獎,呵!春夏秋冬、日升月落我們依舊日日勤懇水地風光人曬鹽。」

文化部長李遠說,「百大文化基地」是他上任後首要理想之一,除了對應行政院均衡臺灣「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政策,也希望將近年公私協力成果,包含社區營造、地方創生、再造歷史現場、地方文化館舍、獨立書店等,整合呈現大家眼前。

接續也將積極跨單位溝通合作,期盼集中各部會能量,使每一處的文化基地,成爲點亮臺灣據點,讓所有的臺灣人及國際旅客,在身邊隨處可及的文化基地,都能感受「日日都是文化日、人人都是文化人」。

首屆百大文化基地名單公佈,嘉縣6處入選,洲南鹽場復興廢棄鹽業受注目。 記者魯永明/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