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內建天氣App「預報不準」? 氣象署揭真相:少了關鍵一步

▲打開手機查天氣,有時會疑惑爲何天氣App不準。(圖/記者周亭瑋攝)

記者董美琪/綜合報導

許多人習慣用手機內建天氣App或搜尋引擎查天氣,有時候會覺得怎麼不準?但您可能沒注意到,這些預報和氣象署的官方資料其實有「差在關鍵一步」,導致精準度有落差。氣象署提醒,想掌握較貼近臺灣實況的天氣預報,鎖定氣象署的官方預報是更簡單便利的方式。

氣象署說,官方天氣預報是經過多重程序的成果,先從地面、海上、空中收集觀測數據,再用超級電腦進行模擬,接着修正模型常見偏差,最後由資深預報員依照地形、氣候經驗進一步調整,纔會把結果轉成大家熟悉的氣溫、降雨機率等資訊。

但手機App或一些應用服務,往往直接向國際氣象機構買「電腦模型計算的原始結果」,頂多稍作加工,就直接展示給使用者,少了「人工修正」這道關鍵工序。這種方式容易忽略本地特性,預報變化也更大,例如颱風動向常有一日數變的狀況,在不同天數的預測中可能天天都不一樣。

氣象署提醒,雖然網路上公開的模式資料很多,但如果沒有專業判讀能力,單看圖說故事,可能誤解實際情況。最穩妥的做法,是同時參考氣象署的官方預報,因爲那是結合觀測數據、電腦計算與專業經驗的綜合成果,更貼近臺灣實況。民衆若要準確掌握天氣,除了看App,要更小心謹慎地解讀,並需要多方比對參考。

【你知道 #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 嗎?】 手機內建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