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拉貨潮、AI商機 電子業首季加班工時創46年最高

美國關稅戰雖可能造成經濟降溫,但AI運用仍加速發展中。路透

主計總處昨天發佈三月受僱員工人數及工時,受惠美國關稅戰帶來的拉貨效應及AI運用持續加溫,製造業加班工時達十六點九小時,連續十個月成長;累計第一季製造業加班工時平均每月十六點三小時,創近十四年同期最高。

最旺的電子零組件業三月加班工時廿五點六小時,不但連續廿一個月成長,第一季加班平均廿五點九小時,更創有統計以來、四十六年來同期最高。

薪資方面,主計總處指出,今年第一季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四萬七四二六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三點○三,增幅創廿五年來同期最高。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年增百分之○點八一,是近四年最大幅增。累計總薪資平均數增加百分之二點九四,剔除物價後的每人每月實質總薪資增加百分之○點七三,是連兩年正成長。顯見隨着通膨降溫,勞工薪資成長終於逐漸超過通膨。

儘管第一季的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年增百分之三點○三創廿五年來同期最高,不過,薪資低於平均數員工比率則增加到百分之六十九點七七,創下歷年最高比率,顯示隨着經常性薪資不斷提高,卻有近七成受僱員工未達薪資中位數。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說,主要是因隨着極端高薪拉高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導致低於平均數員工比率也愈來愈高。

主計總處表示,因個別受僱員工從事行業及個人條件與資歷不同,薪資與受僱員工平均薪資有所差異,例如今年第一季經常性薪資平均數低於整體平均者,包括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如美容美髮及用品維修)等;至於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金融及保險業等,則爲薪資較高的行業。

主計總處指出,三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八四八點九萬人,較二月底增加五千人,其中營建工程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都增加兩千人。一至三月受僱員工人數平均爲八四九點一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六點四萬人,其中以住宿及餐飲業年增一點九萬人最多,批發及零售業、支援服務業也都增加一點一萬人,製造業則減少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