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晶圓廠擴產、國貨替代推進 陸半導體設備廠業績爆發
大陸科創板半導體設備板塊整體業績持續增長,其中,中微公司第3季營收規模居首,拓荊科技增速領先。示意圖。(新華社)
大陸科創板半導體設備板塊整體業績持續增長,其中,中微公司第3季營收規模居首,拓荊科技增速領先。機構分析,板塊普遍受惠於晶圓廠擴產與國產設備替代進程推進,料未來三年間,大陸300毫米(12吋)晶圓設備投資總額將達940億美元。
科創板日報指,大陸科創板共有13家半導體設備企業,覆蓋蝕刻、薄膜沉積、偵測、封測等核心環節。其中多數公司延續上半年高增長態勢,實現營收與淨利同步攀升。統計顯示,第3季共有九家公司營收正增長,十家有盈利。
科創板半導體設備股Q3財報概況
營收方面,中微公司、拓荊科技、盛美上海、屹唐股份與華海清科位居前五。其中,中微公司在刻蝕設備領域再次居首,第3季營收人民幣31.01億元(約新臺幣134.2億元),年增50.62%;淨利人民幣5.05億元,年增27%。公司指出,新設備需求上升,高端刻蝕產品出貨量明顯提升,薄膜設備營收亦快速成長,LPCVD與ALD設備收入達人民幣4.03億元,年增逾13倍。
在增速上,拓荊科技增速居板塊首位,第3季營收人民幣22.66億元,年增124.15%;淨利人民幣4.62億元,年增225.07%。公司稱,多款PECVD與ALD新設備已通過驗證並量產,推動營收與利潤雙增。董事長呂光泉表示,先進製程機臺逐步量產,在手訂單充足。
盛美上海、華海清科及華峰測控第3季營收均有增長。華海清科指,CMP設備市佔率提高,帶動耗材與維保業務放量。中科飛測營收上升、虧損收窄;晶升股份受行業調整影響,營收年減73.8%,但稱碳化矽單晶爐訂單回暖。
多家企業加快研發與新品推出。中微公司發佈六款新設備,涵蓋刻蝕、原子層沉積與外延等關鍵製程;盛美上海推出多款先進封裝設備,稱截至9月底在手訂單達人民幣90.72億元,年增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