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的是電力 肩扛的是責任

今年四川的夏天來得比往年早一些,高溫天氣數也多了起來。當供電量一次次攀上峰值、電網負荷一次次刷新紀錄,一羣身着長袖的電力人,在那滾燙的鐵塔上攀爬,在那凹凸的田埂間穿行,在那陡峭的山崖旁清障,用汗水守護那條看不見的電力“生命線”。

清涼的背後,有許多令人感動的場景,這些場景,雖不足以概括全貌,卻是這個夏天電力人的真實畫像。

田埂上的“搬運工”

8月13日,綿陽市三臺縣樂安鎮,即便在清晨也讓人感到潮溼悶熱。

一臺已運行多年的變壓器在今夏持續的極限考驗下突發故障。“快!老百姓等不起!”四川省水電集團永安電力公司潼川供電所所長帶着黨員突擊隊火速趕到。

因爲田埂狹窄,只能通過人力運輸電力設施。“上肩膀!擡!”一聲令下,重達400公斤的變壓器壓在了一羣電力漢子的肩頭。

“嘿呦!嘿呦!”整齊的號子聲在滾燙的空氣中迴響,比任何豪言壯語都更有力量。工裝上迅速浸出一大片深藍色的汗漬,手臂和小腿上,更是被設備邊緣勒出一條條明顯的紅印。

數小時後,村裡的空調重新送出冷風,一位老人端來一盆用井水浸泡的黃瓜:“娃娃們,擦把臉,吃一口,涼快下……”漢子們黑紅的臉龐上雖然掛着汗水,但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被這最質樸的關懷化解了。

叢林裡的“清道夫”

夏季,狂風雷暴天氣增多,竹木樹障就成爲電網安全最隱秘的“殺手”。

在四川省水電集團大竹電力公司北城供電所轄區的雜木林裡,羅耀宣和同事們正在打一場“通道保衛戰”。

炎熱的戶外,還要身着厚重的工作服和佩帶安全裝備,使人彷彿置身“蒸籠”中,汗水止不住地流,一遍又一遍把工裝打溼。雜草灌木間的蚊蟲嗡嗡作響,樹枝上的毛刺還會扎破手套劃傷皮膚,但他們別無選擇,再難也要堅持。

從晨光熹微到日頭正烈,1.2公里通道、37棵超高樹、120多處危險枝丫被清理得乾乾淨淨。一位路過的大爺搖着蒲扇,看着他們近乎“繡花”般的操作,感嘆道:“你們把這樹收拾得太服帖了。”

風雨中的“逆行者”

夏季的雷暴雨總喜歡在深夜搞“突襲”。

7月22日凌晨2點,一道閃電劈下,美姑縣牛牛壩鎮政府專變臺區的高壓計量箱被擊毀,火光驟起。

四川省水電集團美姑電力公司彝族小夥歐其爾伍和搶險隊的其他隊員迅速趕到現場,設立警戒區域、切斷電源、檢查接地……每一步都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歐其爾伍踩在沒過腳踝的積水中,身上的雨衣在暴雨中早已形同虛設。這時,手機屏幕亮了,是妻子的消息:“娃踢我了。”短短4個字,讓他心裡最柔軟的地方被猛地撞了一下。

休息間隙,他騰出一隻溼漉漉的手,笨拙地打字:“雨不大,你先睡吧,我這裡完了就回去。”

屏幕微弱的光,照亮了他堅毅的臉龐。他知道,守護好這片黑暗中的燈火,才能讓千萬個像他一樣的小家,睡得更加安穩。

泥漿中的“護渠人”

7月,連續強降雨引發四川省水電集團合江電力公司竹板灘電站周邊山體滑坡,多條渠道嚴重受損。

副站長於金言的心揪緊了。渠道是電站的“生命線”,一刻也耽擱不起。勘察現場後,他發現傳統的全線人工清淤方式效率太低。“必須改!”他果斷決策,憑藉多年與水打交道的經驗,迅速制定出“分段圍堰、機械爲主、人工爲輔”的科學搶修方案。

他跳進齊膝深的泥漿中,指揮挖掘機精準作業,將受損渠道分成若干段,逐段排水、逐段清淤、逐段加固。哪裡土質鬆軟需要格外謹慎,哪段可以大膽讓機械進場,他都瞭然於胸。困了,就在工程車上眯一會兒;餓了,就和大家一起蹲在工地上匆匆扒幾口飯。

最終,這套科學方法將工期縮短了近三分之一,爲提前恢復發電搶回了寶貴的時間。“不能光靠蠻幹,關鍵時刻更要講究科學方法。”於金言在施工現場這樣叮囑隊員們。

尾記:

“工作哪有輕鬆的。但我們的辛苦不一樣,這汗珠子掉地上,聽不見響,但能換來‘響’——那是工廠裡機器的轟鳴聲,是晚上村頭亮堂堂的燈,是家裡冰箱、空調可勁兒用的底氣。這麼一想,勁兒就又上來了。”四川省水電集團合江電力公司佛蔭供電所職工李永鑑一邊擦汗一邊說。

這個側記,記錄了這份辛苦背後的專業與溫情。他們用肩膀扛起的,用雙腳丈量的,用責任守護的,是電纜、鐵塔和變壓器,更是千家萬戶的煙火氣,是一個清涼、明亮的夏天。

腳下是山路,肩上是民生。他們是這個夏天,守護電網安全的堅實脊樑!(劉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