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佩冉化妝品40%股權2年後,ST九有宣佈退市
2025年6月16日,湖北九有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九有”)的一紙退市公告,讓資本市場再度聚焦這家曾試圖通過跨界收購“自救”的上市公司。兩年前,這家主營業務爲互聯網營銷的企業,高調宣佈收購佩冉化妝品(江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佩冉化妝品”) 40%股權,試圖切入美妝賽道;兩年後,退市警報拉響,留給市場的只剩一地雞毛。
一場“病急亂投醫”的資本遊戲?
回溯2023年2月,ST九有已連續兩年虧損,主營業務增長乏力,債務壓力如影隨形。此時選擇跨界美妝,表面看是瞄準了消費賽道的高增長潛力,實則更像一場“病急亂投醫”的資本豪賭。佩冉化妝品雖在國貨彩妝領域小有名氣,但收購完成後,ST九有並未獲得佩冉的實際控制權,僅以財務投資者身份存在。這種“只投錢不管事”的操作,實際意義並不大。
近年來,從日化到服裝,從地產到文旅,無數企業試圖通過收購美妝品牌“貼金”,但真正成功的寥寥無幾。美妝行業看似門檻低,實則對供應鏈、產品研發、渠道運營要求極高。ST九有作爲外行,既無行業資源積累,又未深度參與佩冉經營,僅靠股權投資就想分享行業紅利,無異於癡人說夢。
主業失血+財報虛假記載的雙重暴擊
ST九有的退市絕非偶然。一方面,其傳統互聯網營銷業務在行業寒冬中持續萎縮,早已喪失造血能力;另一方面,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淨資產爲負值,導致2024年5月6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更致命的是,ST九有先是發佈扭虧爲盈的業績預告(2024年預計盈利2072萬元左右),但隨後2024年年度報告再爆雷:財務會計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雙雙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
審計機構都拒絕爲其財報背書,這樣的上市公司,不退市纔是A股市場的恥辱!
此外,《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處罰字[2025]51號顯示,2021至2023年,*ST九有子公司北京中廣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通過虛構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的方式虛增收入和利潤。2022年,*ST九有子公司北京博銘銳創廣告有限公司、北京漢諾睿雅公關顧問有限公司通過虛構公關營銷業務的方式虛增收入和利潤。
上述行爲導致*ST九有2021年年報虛增營業收入4371.21萬元,佔當期披露營業收入的16.29%,虛增利潤總額452.91萬元,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絕對值的5.07%;2022年年報虛增營業收入1.51億元,佔當期披露營業收入的49.44%,虛增利潤總額1199.28萬元,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絕對值的13.49%;2023年年報虛增營業收入1.64億元,佔當期披露營業收入的40.64%,虛增利潤總額1783.73萬元,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絕對值的27.61%。
針對上述違法行爲,證監會做出處罰措施,擬對*ST九有責令改正、警告並罰款850萬元;對*ST九有前實控人李明警告並罰款1500萬元,同時採取10年市場禁入;對金鉉玉、朱文龍等8名責任人分別處以50萬-300萬元罰款,其中金鉉玉、朱文龍被採取5年市場禁入措施。
清揚君點評:
ST九有的結局,爲所有試圖通過併購“保殼”的上市公司敲響了一記警鐘。在註冊制深入推進、退市機制日趨嚴格的當下,監管層對“炒殼”“保殼”的容忍度已降至冰點。企業若想避免退市命運,與其病急亂投醫式地跨界併購,不如沉下心來夯實主業、提升造血能力。那些寄希望於通過資本運作講新故事的公司,尤其是試圖用財務手段粉飾報表的企業,終將明白:在資本市場的放大鏡下,沒有真材實料支撐的資本故事,終究會被戳破泡沫。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ST九有作爲一家綜合性營銷服務公司,當初大張旗鼓地收購佩冉化妝品40%股權時,還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協同”。如今看來,這場跨界併購不僅沒能挽救公司於水火,反而讓佩冉化妝品的前景也蒙上了一層陰影。試想,若早知今日退市結局,恐怕連這場併購交易本身都難以達成。
注1:本文圖片來自佩冉微博。
注2:本文爲清揚君自媒體原創內容,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或抄襲,違者必究。轉載合作請聯繫授權。
免責聲明:本文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內容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風險由投資者自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