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400萬,月供2.5萬,終於斷供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就發生在身邊,不得不信,不能不信。這是一個斷供的故事,這也是一個決策失靈的故事,故事就是故事,你要信就信,你不信就可以當個段子聽聽就行了,千萬別當回事。
故事的主角,姑且用她來代替吧!她從村到蘇州,又到上海,從來沒上過8小時的班,上的都是邊緣人的班,至於邊緣人是什麼人,懂的都懂,不懂的說了也不懂。錢是賺到了不少,但決策並沒有那麼高明。
當初,在蘇州要買房,那是不容易的,要社保一年起碼的,而她並沒有社保,所以就等啊等,公寓倒是沒有任何限制,她就先購買了一套公寓。公寓的產權是40年的,也不能掛戶口嘛,但買了還是買了。
幾年之後,蘇州的政策變了,不再要社保了,只要是個人,只要能付首付,就能夠買房。這個時候,她蠢蠢欲動,也想着買房。旁人覺得有些奇怪啊,不是有公寓住嘛,非要再買房幹嘛?其實,她並不是真的要買房,而是看到自己同學剛到蘇州就買了房,內心或許就是一種嫉妒心理吧,女人嘛,總是捉摸不透。
她開始看房,有個樓盤,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大道以北的區域,俗稱奧體板塊。當初,開發商的廣告說的是就在金雞湖附近,現在看,不是金雞湖附近,而是金雞湖大道附近。她當時也並沒有概念,覺得開發商說金雞湖嘛也就是金雞湖了嘛。
買。總價700多萬,首付400萬,貸款300萬,分了30年,每個月還款2.5萬元。如今看這個決定真的是太過於倉促了。每個月2.5萬,一年就是30萬啊,30年都900萬了,再加上首付的400萬,這都多少,1300萬。這簡直太嚇人了。
起初,她還是能夠按時還款。如今聽說,她已經斷供了。買房子到底是爲了什麼?這樣的一個問題又進去到我的腦海中。那到底是爲什麼呢?是不是剛需?不買會怎樣?在這些問題中,應該有不同的答案吧?
買,有錢可以買。有一百萬可以買個七八十萬的,這叫做量力而行。如果有一百萬卻買了五百萬的房子,這必然有問題了。因爲房子本就不是投資,僅僅是用來住的,既然是住的,只要舒服就行。
如今覺得,房子最大的特點應該是距離學校近。比如出門就能上學,減少路上的折騰,避免孩子遲到。舍此,就是距離上班的地方近,基本上就可以了。對於普通人來說,滿足這兩點,又有閒錢就可量力而行買一個房子,如果不行,也可以租個房子。
斷供之後,咋辦?等着唄。等着最法院審判收回房子,如果錢不夠,你還欠銀行的錢。不過,也有一點值得欣慰。這僅僅是經濟糾紛而已,並不是刑事案件。如果再往深層次裡講的話,可以想到深圳最近的兩個新聞,申請個人破產。
個人破產是經濟領域內的,並沒宣告你個人的消失。面對斷供,是不是突然間也並不是那麼危言聳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