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中高齡打工數據」報告 只有7%僱主願意僱比自己年長3歲打工者

中高齡勞工成爲目前職場重要補充人力,很多企業導入職務再設計方案,幫員工購置省力輔具,減輕中高齡勞工負擔。圖/本報資料照片

全臺最大獨立打工平臺「打工趣」發佈首份「中高齡打工數據」報告發現,積極僱用中高齡意願僱主只有3%,八成僱主傾向僱用跟自己年齡相仿(± 3 歲)的打工者,僅7%會僱用比自己年長超過3歲的打工者,顯示僱主對僱用中高齡人力仍有障礙。

打工趣執行長林偉立表示,「打工趣定位爲多元彈性人力平臺,因應高齡社會與少子化趨勢,首度發佈《臺灣中高齡打工族數據》報告,發現目前企業僱用方向與人力趨勢有嚴重落差。企業想僱用年輕『工讀生』,但目前打工族主力是 23-44 歲過去正職爲主的人力;而中高齡打工者急速增加,企業卻因職場文化、工作內容、工作型態等落差,導致對僱用中高齡打工者仍有障礙。

中高年級打工族快速成長的同時,僱主對僱用中高齡人力仍有障礙。平臺數據顯示,目前有積極僱用中高齡意願的僱主僅3%,對中高齡打工族發出工作邀約的僅6%,僱用23-44歲青壯年佔了79%,較2019年增加45%。

究竟爲何僱用中高齡打工族仍有障礙?數據發現,80%的僱主傾向僱用跟自己年齡相仿(± 3 歲)的打工者,其次 13%僱主會僱用比自己小超過3歲的打工者,僅7%會僱用比自己年長超過3歲的打工者。

此外,僱主與求職者偏好的工作類型也有差距,僱主傾向僱用中高齡的工作依序爲餐飲(35%)、勞力(17%)、銷售(11%)、作業員(9%)、活動(9%);而中高年級喜愛應徵的打工依序爲活動(23%)、銷售(15%)、餐飲(15%)、辦公(14%)、勞力(14%)。

林偉立建議政府和企業皆應重視此問題,企業可重新設計工作與工時,開放低體力、簡化非多工、彈性工時的打工機會給中高齡工作者、並且教育用人主管如何與中高年級打工族合作;政府也可考慮給予退休重返職場人士免繳勞、健保費、免企業負擔,鼓勵企業僱用中高齡退休者重返職場。

林偉立分享,日本社會較臺灣更早步入中高齡少子社會,以日本經驗來看,目前服務餐飲等行業都已大量運用中高齡彈性人力。中高齡人士有負責任、守時、具備豐富社會經驗與工作紀律等優勢。以打工趣爲例,僱主回報中高齡工作缺席率是最低的,僅8%,較22歲以下年輕人缺席率低了三成。建議企業在缺工時代應積極創造更多兼職機會,廣納多元族羣勞動力,以解決人力短缺問題並提升團隊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