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暴雨紅色預警,企業竟這麼幹!停產!罰款!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

7月30日,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遼寧局監察執法三處採用“四不兩直”方式,對遼寧省葫蘆島市的非煤礦山汛期應急響應情況進行突擊檢查,發現某鉛鋅礦在7月27日暴雨紅色預警期間未按規定停產撤離井下人員。對於這一嚴重違法行爲,屬地監管部門對該礦下達停產整頓10日的指令並給予行政罰款嚴肅處理。

遼寧局監察執法三處監察員突擊檢查發現,該鉛鋅礦於7月27日17時9分接到暴雨紅色預警後,向監管部門報告“撤離14人”“夜間無人作業”等虛假應急處置信息。監察員現場檢查礦井人員定位系統發現,當日直至20時,該礦井下仍有14名作業人員。

“根據國務院安委會印發的‘八條硬措施’(即《關於防範遏制礦山領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硬措施》,編者注),遇極端天氣必須停產撤人,爲什麼定位系統顯示當時井下仍有人員在作業?”監察員現場質問企業主要負責人趙某。

趙某辯稱:“可能是數據上傳時時間有誤……”

監察員立即調出監控視頻:“這是7月27日19時15分的井下運輸巷道監控視頻,畫面中清晰顯示當時井下有人員作業。”

面對鐵證,趙某不得不承認,收到暴雨紅色預警提醒後,他認爲本地雨量一般不大,所以並未組織轉移避險。同時,趙某以爲上報的停產撤人數據,沒人會檢查。

“我們實施汛期調度信息雙隨機驗證機制,推動轄區礦山企業落實應急‘叫應’、響應、迴應機制,壓實責任,確保緊急避險措施落地落實。”遼寧局監察執法三處負責人強調。

進入汛期後,該處對轄區4個重點縣區的8家重點礦山企業進行突擊檢查,運用人員定位系統和視頻監控進行歷史軌跡追溯,對預警發佈時間與撤離指令時間進行交叉覈驗,嚴查不執行指令行爲,督促轄區礦山企業安全度汛。

“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懸空、監管跟蹤缺位是此類問題的共同癥結。堅決落實極端天氣停產撤人等緊急避險措施,才能實現安全生產真正向事前預防轉型。”遼寧局監察執法三處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該處將聯合氣象、應急管理等部門建立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複查閉環機制,嚴防企業再次出現“數據停產撤人”情況。

作者:本報記者 楊歆琳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2025年8月22日四版 原標題《暴雨紅色預警,井下照常作業,上報“人員撤離” 涉事企業被予以停產整頓及行政罰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