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黨中央、國務院邀請,最年輕的33歲
(原標題:受黨中央、國務院邀請,最年輕的33歲)
8月1日至7日,受黨中央、國務院邀請,60位來自高科技領域、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專家和基礎研究領域青年人才等齊聚渤海之濱,參加北戴河休假活動。
本次休假活動以“建功新時代”爲主題,旨在勉勵專家們感懷山河壯美、厚植家國情懷,矢志報國、埋頭苦幹,奮力攀登新高峰、續寫時代新篇章。
8月8日晚間,新華社發佈了文章
《建功新時代,逐夢向未來——黨中央、國務院邀請優秀專家人才代表北戴河休假側記》,
介紹了多位參加今年北戴河專家暑期休假的專家、學者。
新華社報道提到,“休假是組織安排的‘強制休息’,這裡的環境貼心,服務周到,處處彰顯着溫情關懷,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才的珍視和尊重。”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錢乘旦說。
公開資料顯示,錢乘旦,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創始院長、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錢乘旦主要著作包括:《在傳統與變革之間》《工業革命與英國工人階級》《西方那一塊土》等;主編《新世界史綱要》《世界現代化歷程》(10卷)《英國通史》(6卷)《英帝國史》(8卷)等。他還曾擔任中央電視臺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的學術指導。
作爲量子科技領軍者,中國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接到休假邀請時仍奮戰在國家重點研發任務一線。多年來,他率領團隊持續突破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核心技術,推動我國在該領域進入國際領先梯隊。“這份關懷彰顯黨和國家愛才重才之情,更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科技工作者使命的召喚。”潘建偉說。
潘建偉,1970年3月生,浙江東陽人,實驗物理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奧地利科學院外籍院士。潘建偉主要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作爲國際上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他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多光子糾纏操縱等研究方向的系統性創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實驗研究成爲近年來物理學發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
新華社報道介紹,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顏寧表示,很多歸國人才由於先前在國內缺乏長期積累與熟悉的環境,在工作和生活上可能面臨獨特挑戰。因此,爲他們“提供精準支持,加速融入與發展”就顯得尤爲重要。
“我感到國家正致力於系統化解決海外人才的引進、留用與發展問題,爲人才發展打造最適合的舞臺。”她認爲,“當前我國正處於人才大展身手的黃金機遇期,各類人才歸國創新創業‘天時地利人和’。”
顏寧,1977年11月生,山東濟南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爲和人類疾病相關的轉運蛋白與離子通道研究,以及對脂類、糖類等物質的研究;曾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以及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
中國長城博物館依偎於角山長城懷抱,與連綿蒼翠渾然一體。8月4日上午,專家們來到這裡參觀。展廳中,一件件珍貴文物,訴說着長城的千年歷史,勾勒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圖譜。
站在博物館內巨型玻璃窗前,蜿蜒雄偉的角山長城盡收眼底。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原社長汪家明深有感觸:“長城不僅是磚石壘砌的屏障,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作爲當代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知識分子,爲鑄就中華民族的精神長城添磚加瓦,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公開資料顯示,汪家明出生於1953年,筆名汪稼明,山東青島人,著名出版家,1982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曾任山東畫報出版社總編輯、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社長等職,因策劃出版“老照片”叢書聞名。
休假活動不僅爲專家們提供了短暫的休憩,更創造了一個跨界交流的平臺。乘車途中、餐敘時分,或是在庭院林蔭下、海灘漫步間,專家們在放鬆身心的同時,交流思想、分享收穫。
在激烈角逐的人工智能前沿領域,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周伯文深入剖析:“人工智能作爲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關於它的競爭,本質上是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競爭。當前,亟需通過重大組織模式創新,發現、選拔,並培育出一批戰略科學家。”
周伯文系IEEE Fellow、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會士,從事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核心前沿技術的研究、應用及產業化超過20年,研究領域包括語音和自然語言處理、多模態內容理解與生成、知識表徵與推理、人機對話、可信賴AI等,及其在產業化、數智化的應用。周伯文是2020年吳文俊人工智能傑出貢獻獎獲得者。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藥物臨牀試驗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兵河以親歷者視角進行分享:“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抗癌藥物從過去依賴進口到授權國外企業做臨牀試驗,國際學術舞臺從鮮見中國專家到如今有更多的中國學者擔綱主題報告,這些轉變正是我國人才水平越來越得到國際認可的體現。”
徐兵河,武漢大學弘毅客座講席教授。1982年畢業於現武漢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學士學位。2020年被聘爲北京協和醫學院長聘教授,2021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2年分別當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他長期致力於惡性腫瘤精準診療和新藥研發,在該領域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新華社報道介紹,致治之要,以育才爲先。着眼未來,加快造就更多青年英才是一項戰略任務。
此次北戴河休假活動,有8位40歲以下的專家人才代表參加,最年輕的33歲。
“受邀參加休假活動,不僅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青年科技人才的關心,也體現了對基礎研究的重視。”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馮建東說,“推動我國科技自立自強,青年科技工作者肩負新時代使命,必須當好生力軍,主動擔當,勇於挑戰科研難題,敢啃硬骨頭,將科學家精神轉化爲服務國家戰略的實際行動。”
馮建東,出生於1992年,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2018年加入浙江大學化學系組建了物理生物學實驗室,創新發展了單分子電學、光學、化學、量子測量等交叉實驗手段,研製精密測量科學裝置,實現面向物質、信息極限的分子測量和數字化認知。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包括Nature期刊文章2篇(1篇爲封面)。他在單層納米孔精密測量和單分子化學顯微領域作出貢獻,未來計劃在單分子蛋白測序和多維單分子測量支撐細胞數字化方向進行探索。
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靠科技創新,核心要素是人才。連日來,大家圍繞如何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廣泛交流、建言獻策。
“當前產業發展的重心已經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人才培養的關鍵在於構建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性人才力量。”奇安信科技集團總裁吳雲坤說。
中國電信首席科學家、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李學龍認爲,要加強人才的愛國主義教育,大膽使用年輕人,賦予其更多施展才華的平臺和資源支持,同時深化產學研融合以加強聯合培養,讓更多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人才強國建設的高度重視與戰略擘畫。下一步的關鍵在於紮實行動,要集中破解原始創新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瓶頸難題,加速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物理系主任劉知琪說。
“距離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還有10年時間,任務十分艱鉅。”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林表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要推動法治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協調共進,爲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堅實法治保障。
“作爲文化工作者與教育工作者,創造熔鍊時代精神、反映人民生活的精品力作,努力培養新時代音樂藝術高精尖人才,是我們的時代責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李心草說,老一輩藝術家曾以赤誠家國情懷點亮中華民族精神燈塔,如今我們更要接過火炬,推動文藝事業薪火相傳、永不止步。
要登絕頂莫辭勞,奮鬥者只爭朝夕。在北戴河休假期間,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樑建英仍心繫科研創新,積極謀劃新一代高速軌道交通技術攻關。
“要把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轉化爲奮鬥動力,瞄準國家戰略需求攻堅核心技術,在推動高水平軌道交通裝備技術自立自強的道路上,爲建設科技強國、交通強國貢獻力量。”她信心滿滿。
此次北戴河暑期休假,還特別邀請了來自生產一線的“大國工匠”。
作爲國機集團所屬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8萬噸模鍛壓力機班組的帶頭人,“全國勞動模範”葉林偉是我國高端重大技術裝備領域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