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跨部會高溫演練 彭啓明:臺北40度高溫10年內可見
環境部今首度邀集各部會與地方政府進行抗高溫調適對策試辦演練,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本次是以氣溫達38度以上且持續3天以上的情境進行演練,不過大臺北都會區在10年內就會出現40度高溫。記者李柏澔/攝影
環境部今首度邀集各部會與地方政府進行抗高溫調適對策試辦演練,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本次是以氣溫達38度以上且持續3天以上的情境進行演練,不過大臺北都會區在10年內就會出現40度高溫,下次演練的希望會是以40度爲情境。
本次「114年度抗高溫調適對策試辦演練會議」 主要參演單位,中央部會包含環境部、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環境部資源循環署、交通部、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勞動部、衛福部、農業部、經濟部能源署、經濟部水利署、教育部、文化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等。 地方政府則包含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彭啓明表示,今日所進行的模擬演練,定位在「氣候變遷下的即時調適行動演練」,着重於「預防、降低高溫衝擊與跨部會協作」,並模擬極端高溫(氣溫達38度以上且持續3天以上)的情境,來襲下,政府啓動的跨部門協作與行動機制。
彭啓明說,目前高溫尚不屬於「災害防救法」天然災害範疇,期待內政部針對是否入法,在未來也能納入考量,不只健康,戶外設備如鐵軌、冷氣機等在高溫環境下損壞率也會提升,未來臺北也一定會出現40度的高溫,可能10年內就會看到。
與會的許核官、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特聘教授林子平指出,政府平時就要盤點高溫熱點在哪,可能是空間也可能是對象,演練會知道目前法令的缺口在哪,以及策略的不足,這次比較少看到針對戶外大型活動,例如社會、宗教、體育、演唱會等活動,這些'都可能是高溫熱傷害的潛勢族羣。
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王玉純表示,本次演練還是以人爲本,但都會地區生態系統也要同步關注,國外的作法會將連續高溫下的斷水、斷電、醫療功能癱瘓等進行模擬,這樣複合式災難在下次演練也需要來重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