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導入「空氣盆」!臺中綠美圖旁新移植樹木不用支架仿若原生

臺中中央公園首度導入「空氣盆」工法,整棵樹在地下采五角形支架橕住,完工後不立支架,仿若原生。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臺中市建設局因應極端氣候,配合即將開館的綠美圖及臺中國際會展中心,特別針對臨中央公園場域首度導入「空氣盆」苗木種植工法,全樹冠種植使用創新的隱形支架樹木支撐系統工法,完工後不立支架,兼顧景觀、安全、樹木防風、移植存活率,可提供立即遮蔭,讓市民享受都市綠肺。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此次中央公園臨綠美圖側植栽優化作業,共計新植原樹型喬木計21株,包含青楓2株、櫸木2株、大花紫薇2株、杜英2株、茄苳1株及樟樹12株,皆爲臺灣常見的優良樹種,適應性強且具景觀價值,種植後可營造中央公園草坪四季不同的景觀風貌與季節感。

陳大田說明,此次觀摩重點,爲全樹冠種植及使用創新的隱形支架樹木支撐系統工法,隱形支架設置於土球根系下方,取代傳統竹架與杉木支架,樹木種植完成後整體設計更爲簡潔自然,宛如原生。

建設局說明,此次導入的「空氣盆」技術,保留全樹型與大部分頂芽,喬木球根利用空氣盆育苗方式,再搭配地下隱形支架系統「五角形支架」,能有效抵抗13級強風,並降低因傳統支架設置導致民衆絆倒的風險,同時以拌和土土壤改良,提升樹木基盤養分、排水與透氣性,提升移植存活率,也同步優化視覺景觀與公共安全。

建設局說明,中央公園全樹型示範移種植觀摩工程分爲2天施工,9月8日先種植5棵空氣盆苗木,獲朝陽科大建築及都計研究所所長王小璘、逢甲大學專任副教授蕭俊碩肯定,9月9日邀相關單位、設計監造及植栽工程承攬廠商等25人現場觀摩與技術交流推廣。

臺中中央公園首度導入「空氣盆」工法,整棵樹在地下采五角形支架橕住,完工後不立支架,仿若原生。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臺中中央公園首度導入「空氣盆」工法,全樹型示範移種植,產官學齊聲支持。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臺中中央公園首度導入「空氣盆」工法,整棵樹在地下采五角形支架橕住,完工後不立支架,仿若原生。圖/臺中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