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委:“十五五”時期支持副中心區域內企業開展智能建造
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發佈會之“綠色副中心”專場2月25日舉行。據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王鑫介紹,“十五五”時期,市住建委擬在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城市副中心全面開展大型公共建築能效分級管理工作。同時支持城市副中心區域內企業開展智能建造科技創新。
副中心既有建築“含綠量”穩步提升
“十四五”期間,市住建委會同市規劃自然委聯合發佈了《北京市綠色建築標識管理辦法》,將城市副中心區域內的二星級綠色建築標識認定權限賦予城市副中心管委會,並對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二期工程、海昌海洋公園等重點項目開展綠色建築政策解讀和標識評價工作進行專題輔導,同時大力支持城市副中心項目向住房城鄉建設部申請三星級綠色建築標識。
城市副中心建築綠色發展獲得顯著成效。在城市副中心推廣超低能耗建築面積達31.88萬平方米,已建成清華大學金融學院、北京建築設計院(通州張家灣)、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務保障中心、未來建築科創中心等超低能耗建築;2021年城市副中心在全市範圍內率先提出新建居住建築執行二星級綠色建築以上標準,新建公共建築全面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築標準。累計建成綠色建築超過900萬平方米;綠色建築標識項目85個(包含設計標識75個,運行和竣工標識10個),佔全市綠色建築標識項目10%。將裝配式建築發展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大力裝配式建築,2024年副中心新開工裝配式建築262.75萬平方米,超額完成任務目標。
副中心既有建築“含綠量”穩步提升。持續推進既有公共建築電耗限額管理和公共建築能效分級試點。城市副中心納入電耗限額管理的公共建築508棟,建築面積482.6萬平方米。2023年,城市副中心作爲第一批公共建築能效分級先行先試區域,共完成19棟公共建築的能效分級試點工作,建築面積77.3萬平方米。“十四五”期間,城市副中心已完成公共建築節能綠色化改造面積130.45萬平方米,通過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完成居住建築節能改造面積78萬平方米。
城市副中心智能建造產業集聚,綠色建築企業、項目規模化崛起。明確了中建二局集團、中建一局集團等一批建設企業爲北京市智能建造創新中心和北京市智能建造領軍企業。將城市副中心“北京建院未來總部項目”等14個項目作爲北京市智能建造試點工程,將“清華大學通州金融發展與人才培養基地項目”等32個項目列爲北京市建築信息模型(BIM)應用示範工程立項項目。
“十五五”期間,在城市副中心全面開展大型公共建築能效分級管理
“十五五”期間,市住建委將進一步支持推進城市副中心建築綠色發展。加大超低能耗建築推廣力度。持續開展相關政策標準研究;開展政府投資項目及社會資本投資、住宅用地出讓配套幼兒園等各類型超低能耗項目指導服務,會同相關部門繼續推動超低能耗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超低能耗建築推廣。
推動公共建築節能綠色化改造。研究公共建築節能綠色化改造與城市更新、老舊低效樓宇改造等重點工作相結合,探索實施路徑、挖掘改造潛力。
持續開展公共建築能效分級。“十五五”時期,擬在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城市副中心全面開展大型公共建築能效分級管理工作,共涉及大型公共建築144棟,建築面積559萬平方米。
支持城市副中心區域內企業開展智能建造科技創新。組建智能建造聯盟,積極吸納城市副中心企業爲成員單位。指導打造“一核兩翼”的智能建造產業空間佈局。積極推進位於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市智能建造試點工程、建築信息模型(BIM)應用示範工程建設。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張牽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