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型ETF 買氣回來了

臺股歷經4月全球股市大震盪後,5月股市投資氛圍轉佳,ETF交易量集中在市值型,高股息的交易量趨緩,債券型則是呈現價跌量縮。

羣益投顧分析,5月臺股市值型ETF交易量暴增,主因包括:大盤指數震盪、元大臺灣50(0050)分割與中國大陸股市轉強有關。以交易金額前15大來看,前三名爲:元大臺灣50、元大中型100及富邦科技;高股息ETF僅見到元大高股息;陸股相關ETF有元大寶滬深、元大上證50、復華滬深及富邦上證+R等。

國泰投信指出,輝達市值重回世界第一,多檔市值型ETF也躍升盤面亮點,國泰投信量化投資部協理遊日傑表示,因爲企業導入AI已經是趨勢,未來會出現「大者恆大」的情況,投資人可佈局市值型ETF,例如,國泰臺灣領袖50 ETF精選50檔大市值企業,投資人能以均衡合理的配置參與臺灣大市值企業的投資,成分股更是「黃」袍加身,其中將近七成的權重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期來臺公開的背板名單重疊。

野村投信表示,臺股大盤近十年表現不俗,高股息指數人氣不墜,但市值型指數表現跑得更快。短線而言,野村投信策略暨行銷處資深副總黃宏治表示,投資臺股若能透過市值型主動式ETF來進行汰弱、換強,靈活調整爭取更佳的報酬是因應當前環境的較佳的投資策略,例如野村臺灣增強50主動式ETF從市值50大個股擴大至上市櫃市值前150大個股,擴大打擊面,接着導入質化分析,再依據市值+因子綜合評估,發掘50檔臺灣大型龍頭股票納入投組,投資更增添動能。

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葉鬆炫指出,臺股這波回檔,投資人已開始逢低佈局,其中又以市值型與高股息ETF爲主,主因是股東會旺季將至,投資人認爲具競爭力的半導體廠商,以及有高殖利率題材的成長股,仍有基本面支撐;至於電信股與資產股等高股息ETF成分股常客,也較不受景氣與匯率影響,成爲資金簇擁之處。投資人可把握市場調整機會,逢低佈局市值型與高股息ETF。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