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狂飆股扮攻堅要角 華邦電、鴻海等上漲動能不墜

臺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灣上市櫃公司市值大躍升,近期將挑戰100兆元大關,權值股領銜貢獻大。在今年來市值大增的前50檔個股中,三大法人過去十日加碼逾3,000張者達16檔,包括華邦電(2344)、鴻海、永豐金、富邦金、日月光投控等,多爲流動性佳、長期穩健成長股,有望持續受惠這波降息資金行情,展現強勁漲升動能。

根據金管會資料顯示,2024年底上市櫃股票總市值合計約77.3兆元,較2023年底62.6兆元,增加約14.7兆元。

時至上週,上市櫃股票總市值已超過95兆元,增加金額已超車前年;若突破百兆大關,代表上市櫃公司今年市值增加逾20兆元。

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李愛玲日前也指出,今年9月底,臺股市值已達90兆元,居全球第八名,其中,半導體產業市值佔比達48%。

綜合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及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看法,臺股佔據AI供應鏈重要地位,加上有效隔絕紅色供應鏈的殺價競爭,尤其是AI供應鏈普遍繳出亮麗業績,推升股價勁揚,市值攀升,更造成權值股排名大洗牌。

法人指出,三大法人近十日買超逾3,000張的個股,包括華邦電、臺新新光金、鴻海、永豐金、富邦金、日月光投控、南亞科、國巨*、南亞、華南金、兆豐金、臺塑化、京元電子、亞翔、玉山金及環球晶。

買超前三名的華邦電、臺新新光金及鴻海,合計今年已貢獻臺股市值增長逾兆元。

大型機構法人偏好權值股的原因有二,一是流動性考量,大型股通常交易量也大,資金進出容易,二是公司高市值不代表公司一定賺錢,但大多數是財務穩健、獲利展望佳的公司,而正常法人佈局的權值股,大多選擇公司有獲利且獲利展望佳的公司。

朱晏民指出,非AI企業明年獲利可望因基期低,將有17%成長幅度,但產業趨勢明確的AI相關企業獲利今年成長可達37%,預估明年仍有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