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談AI 不能只追求腦還要補足新的價值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認爲在AI時代,缺乏「心」的力量,在面對道德、倫理時,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圖/柳名耕攝)
餘紀忠文教基金會與智榮基金會聯手,以「擁抱失敗、築夢踏實、放手實踐」爲精神,爲凝聚不同世代的智慧與勇氣,搭建了跨世代對話的橋樑,邀請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以「以王道精神看AI時代挑戰」爲題演講,他直言,儘管臺灣在硬體晶片和伺服器方面具備全球領先優勢,但在 AI 時代,不能只追求「腦」(Brain),更要補足「心」(Heart)的價值。
施振榮指出,臺灣在全球 AI 發展中,應從「配角」晉升爲「第二男主角」。他認爲,臺灣的硬體實力,尤其是在晶片、伺服器領域,有絕對的優勢;並強調算力(Computing Power)是 AI 的核心,臺灣在這方面已經是主角。
施振榮表示,AI運算的未來是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與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混合(Hybrid) 的世界;臺灣很多的IC 設計公司在邊緣運算上表現突出,若能結合自身在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城鄉與交通、智慧農業等應用領域的優勢,將能搶佔先機。
施振榮將「王道」哲學延伸至 AI 時代的價值創造,認爲價值是大家共同創造的,企業不能只追求顯性的、有形的當前利潤(例如選舉時政府優先考量的「選票」);應也重視隱性價值的重要性,包括研發、平臺、文化尊重與體驗等,總價值的表現應該是顯性價值與隱性價值的總和。
施振榮表示,臺灣過去主機板產業的成功,雖然低調扮演零組件供應商,賺取了「銀子」,讓國外品牌賺足了「面子」,但這就是一種隱性價值的巨大貢獻,過去臺灣的製造業政策多是「由左向右」(從研發到市場),未來更應思考如何整合左邊的資源(硬體、研發),並將服務和應用導向右邊的市場,才能掌握未來華人幸福生活的巨大需求。
談現在的生成式 AI,施振榮認爲,AI有「海量知識」(腦),可以提供如同博士般的答案,但AI實際只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並沒有「智慧」(Wisdom),更缺乏「心」(Heart),缺乏「心」的 AI 在面對道德或倫理問題時,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施振榮表示,臺灣有獨特的人文、科技雙軸優勢,年輕一代應把握 「跨領域創新」 的契機,將 文化(Culture)、藝術(Art)、科技(Technology) 整合,實現 「Taiwan can Charm the world」的願景。
「臺灣的舞臺剛好不大不小,應用風險低、速度快。」他強調,服務業的附加價值遠高於製造業,是臺灣未來千倍的機會所在,而 跨領域的整合能力 將是年輕人勝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