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一代鴻儒金融先鋒”,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逝世

界面新聞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先生,於2025年3月14日逝世,享年95歲。

公開資料顯示,1959年,劉鴻儒獲蘇聯莫斯科大學經濟學副博士學位。回國後,其在中國人民銀行歷任處長、局長等職;1979至1980年擔任農業銀行副行長;1980至1989年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1992至1995年擔任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

1980年,劉鴻儒創立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並長期擔任學位委員會主席、教授及博士生導師;1987年,創辦中國金融學院,並出任院長至1992年;1997年,獲香港城市大學工商管理名譽博士學位;2012年3月29日,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來到莫斯科大學禮堂與中國留學生代表見面,留下了一段著名的講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在這羣留學生代表中間,就有後來成爲證監會首任主席的劉鴻儒。

清華五道口校友會曾發文回顧劉鴻儒的金融改革之路,並稱其爲“一代鴻儒金融先鋒、中國金融改革名將、金融教育家”。

1992年10月,在金融體制改革上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劉鴻儒被委以重任,出任中國證監會第一任主席。

在中國證券市場初創時期,市場發展尚不規範,劉鴻儒曾提出“開荒鋪路修軌道”的理念,肩負起“救火隊長”的重任,在證監會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

劉鴻儒曾多次組織團隊赴美國、英國及香港考察,深入比較了三種市場監管模式的異同。經過深入研究,他建議借鑑“香港模式”。隨後,國務院在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後,最終確立了中國的四層證券監管體系:

一層是中介機構發揮的社會監管體系、二層是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經營機構組織的證券業協會的自律性監管體系、第三層是證監會帶有準政府性質、第四個層次是政府管理機構。

在風險防控方面,劉鴻儒提出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核心指導思想和政策原則,強調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基石。

在法規建設上,劉鴻儒任期內推動出臺了《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和《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以及相關配套法規,爲市場運行和監管提供了統一規範。

此外,劉鴻儒及其團隊還開展了多項開創性工作,包括設立B股市場、H股、期貨市場以及推動國有企業海外上市。例如,1993年6月29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爲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開創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的先河。

2020年12月,劉鴻儒在《首批內地企業境外上市帶來了什麼?》一文中指出,內地企業通過香港上市,探索出國有資產剝離、評估、折股以及主輔分離的改制模式。這些實踐推動了董事誠信責任、中小股東權益保護、獨立董事制度、分類投票制度等理念和制度在A股市場的應用,並促進了股份公司會計制度、法律制度與國際標準的接軌。這些成果成爲我國國企改革、資本市場制度建設、股份制改革以及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基石。

劉鴻儒表示,正如香港聯交所前主席李業廣所言,自1993年青島啤酒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以來,大量內地企業的上市,推動香港證券市場從以房地產和金融業爲主的市場,轉變爲多元化、豐富化的市場。藉助H股和內地因素,香港市場已穩居世界十大證券市場之列,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

2018年10月,劉鴻儒在接受《中國金融》雜誌採訪時強調,全世界在不同國家、不同歷史發展階段,股災和重大風險事件會不斷髮生、無可避免;既然風險不可避免,監管機構的任務是使它少發生,發生後儘量少損失,把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發展作爲監管的永恆使命。

此外,劉鴻儒也是金融教育家, 1981年,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在北京五道口掛牌,時任人民銀行副行長的劉鴻儒出任學位委員會主任,並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後曾擔任中國金融學院(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2012年3月29日,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五道口金融學院校友辦2014年9月轉載的一篇《劉鴻儒:中國少有的金融專家》文章中描述:“談及曾經的艱辛與困惑,劉鴻儒一笑了之:'總要付出代價。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中國的金融改革必須繼續前行,倒退沒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