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銀:面對氣候變遷 印度基建需注資70兆抗災
2025年7月21日, 印度孟買暴雨成災,排水不及情況。(路透社)
世界銀行(World Bank)週二(22日)發表報告指出,印度若要因應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天氣挑戰,至2050年需投入超過2.4兆美元(約新臺幣70兆),用於打造具氣候韌性的城市基礎建設。
路透社報導,印度「城市人口」預計將從2020年的4.8億人增至2050年的9.5億人。但隨着極端降雨、熱浪與海平面上升加劇,這個全球人口最多國家的城市區域正日益暴露於風險之中。
若未在住房、交通、水資源與廢棄物處理系統等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印度將面臨極端天氣導致的災損成本不斷攀升。報告《邁向更具韌性與繁榮的印度城市》指出,目前都市淹水每年已造成約40億美元損失(約新臺幣1178億元),若不採取行動,2030年將增至50億美元(約新臺幣1472億元),2070年更可能高達300億美元(約新臺幣8833億元)
報告依據保守的人口成長預測估算,印度至2050年需投資2.4兆美元(約新臺幣70兆)、2070年則達10.9兆美元(約新臺幣321兆);若採都市化情況更嚴重,金額更將上升至2.8兆(約新臺幣82兆)與13.4兆美(約新臺幣395兆)。
世界銀行印度主管庫奧梅(Auguste Tano Kouame)在報告發佈會中強調:「城市若要保障居民安全,就必須更具韌性。」。該報告由世銀與印度城市發展部門共同撰寫。
報告指出,印度目前每年在城市基礎建設的支出僅佔GDP的0.7%,遠低於全球平均,未來必須大幅擴大公私部門投入。中央、地方與市政機構應強化協調,推動與氣候掛鉤的財政轉移制度,同時提升與民間在節能供水、污水處理、廢棄物管理與綠建築等領域的合作,目前私人資金僅佔城市基礎建設投資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