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才能停止對馬思純身材的審視?
爲了健康,馬思純瘦了回黎吧啦。
公衆人物的身材似乎永遠逃不過大衆的審視——胖了被議論,瘦了被討論。
然而,當馬思純以健康、自信的狀態重新出現在大衆視野時,我們是否該反思:這種對女性身體的過度圍觀,何時才能停止?
最近參加了FIRST青年電影展的馬思純,超絕的好狀態相比圈了一大波新粉。她自然流露出那靈動又幸福的眼神,誰看了不說一句“姐姐好絕”!
在《花兒與少年第七季》的路透中,馬思純更是展現出一種瀟灑自如的氣質,網友直呼夢迴黎吧啦。這種健康的美,遠比單純的“瘦”更動人。
微博@馬思純的小廣播▐
因爲生病吃藥導致身材一度浮腫發胖的馬思純,有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減肥經驗——堅持下去就會發現自己煥然一新的一面。
但在減重的同時,她更想傳達的是健康和愛自己是最重要的:“無論大家出於什麼樣的目的減肥,健康一定是最重要的。衡量一個人最重要的標準並不是胖瘦,而是你內心的豐盈和你對自己的喜愛,要接受自己的每一面。”
是啊,演員可以爲角色“斤斤計較”,但在生活中,健康遠比所謂的“完美身材”更重要。
小紅書@馬思純▐
最近有個話題引發熱議:好像在二十年前,人們的審美反而更加多元。在那個網絡尚未普及的年代,明星們沒有被數據裹挾,反而各自綻放着獨特的光彩。
(COCO推薦閱讀)
八九十年代,港星風潮盛行。女明星們靚麗大方、性感柔魅、自信灑脫,美的多元化在那個年代得到了最好的展現。以至於三十多年後的我們再看到她們的影像時,無一不稱讚這份美。
時代造就巨星,是因爲他們生在了好的時代,能包容他們“缺陷”的時代。所以即使王祖賢不注重身材管理,也不會因“拜拜肉”和“蜜大腿”而被質疑;林青霞有小肚子,也不妨礙她成爲一代巨星。
與今日的女明星們相比,她們身材都不算纖瘦,似乎不符合當下行業市場的標準。也許有着“性感如紅姑”稱號的鐘楚紅,放在今天都會被歸爲微胖女星的標籤裡,被經紀公司按頭要求減肥。
但我們能真切感受到她們的自信。那份自信不只是因爲漂亮的外表,而是手握好作品,自己優秀的業務能力被行業認可,被外界看到。
再反觀現在,依舊以馬思純爲例,
在《第一爐香》裡,她的片段尤其是情緒爆發的戲份,拿捏的恰到好處,葛薇龍與姑媽陽臺對峙這一段,暗流涌動,演技真的炸裂。但就算如此,她演的葛薇龍依舊被批“壯”,不像“爐香”像“鍊鋼”。大家看到的並不是她的演技有多好,而是她略顯變胖的身材。
這種輿論壓力多次讓她走上極端。拍攝《左耳》時,她採用極端的減肥方式:十幾天不進食只喝水,靠藿香正氣水維持體力,最終因體力不支暈倒。
在脫口秀的鏡頭前,她總是雲淡風輕地表示不想用女明星的標準要求自己,但誰都能感受到她內心深處的在意。
女明星們之所以關注身材,很大一部分因素都是因爲這是她們的工作。她們需要很完美,甚至需要苛刻到360度都無死角。但身爲公衆人物,她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在不自覺中影響到很多人,尤其思想尚未成熟的年輕人。
圖源見水印▐
普通人的審美,就是這樣被娛樂圈畸形的“標準”影響的。多年前流行的BM風、A4腰等審美趨勢,看似在展示身材,實則構建了一條病態的鄙視鏈。普通身材被貼上“胖”的標籤,豐滿更成爲一種“原罪”。這種“以瘦爲美”的單一標準,正在製造着前所未有的身材焦慮。
我們女生真的就不要因爲身材而內捲了,正如《Scars To Your Beautiful》裡唱的那樣“You should know you're beautiful just the way you are”,你應該知道,你的美很獨特。
在這首歌的下面,有段熱評是這樣說的:“不只是唱給女生,對於男生亦是如此,每個人都有優點,不過展示的途徑不同罷了,相貌只是人的(其中)一個優點。”
就像是馬思純,在胖到150多斤的時候,高血壓、甲狀腺等問題找上門之後,她開始正式直面自己。她學會了擁抱健康和運動,擁抱曾經沒有動力做的事情。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充實,與其待在家,不如出去跑5公里,玩拳擊,去游泳,打羽毛球,或者就是跟朋友喝喝咖啡。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消極的情緒,減少了暴飲暴食的頻率。
我們發現她開始變得健康又強大,性格也開朗了,不扭捏也不擰巴了。
千篇一律不如百花齊放、風格多樣。鄭淵潔爺爺說:“女孩子除了健康、安全和獨立自主,其他是沒有什麼必須的。”所以,在不影響健康的前提下,胖女孩也能很完美。
學過美術的人都知道,女性在放鬆狀態下小腹微微隆起是完全正常的生理現象。由於生理結構的差異,女性的體脂率普遍高於男性——這些脂肪不是多餘的負擔,而是保護子宮、卵巢等重要器官的天然屏障。就連羅馬神話中,象徵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也是有小肚子的。
所以小肚子是人間常態,你硬要減掉它,無處安放的內臟表示很委屈。
說起來,女生好像天生比男生更自律,更愛審視、要求自己。
我們希望自己能有直角肩,有蝴蝶骨,有折角腰,要鎖骨能養魚、反手摸肚臍,體脂率一定要低於20%最好在18%,才足夠緊緻。
但你又知不知道,看似骨感纖薄的“蝴蝶背”,實際在醫學上被稱之爲“翼狀肩胛”,是種生理疾病,通常是由於前鋸肌無力所引起的,如果不加以矯正很可能威脅到健康。
微博@張元英_ForeverYoung▐
那個能證明“好身材”的漫畫腰其實是種腰椎過伸的姿勢,嚴重的有可能引起肌肉拉傷,甚至增加腰椎退變的風險。
而能養魚的鎖骨很可能是拼命含胸端肩才拗出來的結果,正常狀態下就是會消失不見;沒有所謂的“直角肩”也不必懊惱或羨慕,畢竟曾經還流行過溜肩膀,覺得這樣的才能被稱爲“美人肩”。
也不用爲了得到女明星那種與頭圍一樣的“螞蟻腰”,把自己餓到頭暈貧血甚至嘔吐。張萌就曾因紅毯收腰裙導致去醫院掛了骨科,那句“姐的身材是拿命換的”給大家敲響了警鐘。
這些反常態的身體挑戰背後,都是把女性置於以瘦爲美的境地還加以重重標準的一種體現。
@Bong▐
所以,不要再盲目跟風關注體脂率了,健身是爲了健康而不是爲了單純的“瘦”,你極力減掉的那部分肉也許是爲了保護身體而存在的,錯誤的出發點只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對此來聽聽我們的朋友谷愛凌是怎麼說的:“因爲美不是瘦,而是有力量。”
願你我都能好好吃飯,好好運動,不必刻意追求瘦。記住只要保障健康,才叫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任。
讓我們停止對女性身體的審判,把注意力轉向更值得關注的地方——她們的才華、努力與人格魅力。記住:你的美,從來不需要由別人的眼光來定義。
姐妹們,都給我自信起來!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 小紅書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