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大法官「劉靜怡標準」?本人也傻眼:問八卦勉強能回答
臺大國發所所長劉靜怡。(中時資料照)
總統府21日公佈7位大法官被提名人,民衆黨團總召黃國昌質疑,7人恐沒有達到「劉靜怡標準」。對此,遭綠營封殺的前大法官被提名人、臺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也一臉問號,很多人來問她劉靜怡標準,「但根本不是我說的,爲什麼來問我呢?」不如問她被提名人的八卦,還勉強有回答可能性吧。
總統府公佈大法官被提名人,大法官併爲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爲現任臺灣高等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大法官併爲副院長被提名人爲蘇素娥。其他大法官被提名人蕭文生爲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長期任教中正大學;鄭純惠畢業於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現任最高法院法官;林麗瑩畢業於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現任臺灣高等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借調最高檢察署辦事;陳慈陽爲德國魯爾大學法學博士,現任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專任教授;詹鎮榮爲德國科隆大學法學博士,現任政治大學特聘教授,深耕公法領域。
黃國昌昨質疑,由檢察官擔任司法院長,是要走回審檢一家親的老路,其他被提名人不是完全不好,但在憲法上面的造詣,有超越劉靜怡嗎?還是他們在忠誠考覈上,已經超越了劉靜怡標準?亦即他們擁有劉靜怡所沒有的「對於民進黨政府忠誠」,所以提名他們當大法官?
對於自己成爲大法官的審查標準,劉靜怡昨也在臉書發文,「我實在不懂爲什麼一整天一直有人來訊息問我『劉靜怡標準』,這根本不是我說的,大家爲什麼來問我呢?你們若是問我認不認識今天這七位、跟他們各自交情如何,有沒有什麼八卦......等等,才勉強有點回答可能性吧?」
劉靜怡也提到,有法學界資深同儕前陣子發明了「劉靜怡審查基準」這個很憲法法院的詞彙,到底其內涵爲何,大概也是人言言殊吧。至於名字被借去用的我自己怎麼詮釋這個專有名詞,等她有空也想發言的時候再說吧,等她把四月到年底的七趟出國行程安排妥當之後再說,「不急吧?大家究竟是在急什麼呢?」
對於友人留言笑說,「標準不是得要每天發好幾篇文,然後題材要包羅萬象,但偶爾要臭一下民進黨?」劉靜怡也吐槽,「這是你確定百分之百正確的定義嗎?那我把所有的提問都轉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