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運會田徑測試賽雨中開跑,廣東名將樑小靜點贊奧體新賽道

南方財經記者譚硯文 廣州報道

6月14日-15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田徑項目測試賽在廣東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本場賽事組織了男子、女子100米、800米、4×100米接力、撐竿跳高、跳遠等19個項目比賽,共有來自廣東省體校、廣州體職、廣東二沙三支隊伍共計173名青少年運動員報名參賽。

本次比賽是廣東奧體中心體育場完成升級改造後的首場賽事。“廣東省奧體中心重新翻修了,新場地新賽道,跑起來感覺很不錯!”廣東名將樑小靜在女子100米項目中以11秒37的成績獲預賽第一名。她表示,自己目標直指十五運會,勢必要在全運會上展現廣東姑娘的風采。

同時,本次賽事也爲十五運會田徑正賽進行了一次全方位實戰演練。雖然比賽期間雨水不斷,但運動員們克服天氣影響,熱情依然高漲。在賽事組織方面,賽程安排、醫療保障、志願服務等各項工作嚴密開展,確保比賽安全有序進行。

儘管天氣不佳,但運動員們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競技狀態,發揮出了正常水平。

在參賽選手中,廣東新科亞錦賽冠軍樑小靜備受關注,她在本次女子100米項目預賽中跑出11秒37的成績,獲得預賽首位。今年5月底,她曾以11秒37的成績,榮登2025年亞洲田徑錦標賽女子100米決賽冠軍寶座,幫助中國隊時隔12年再奪亞錦賽女子百米金牌。

在女子400米跨欄比賽中,廣東選手莫家蝶以59秒13的成績奪得冠軍。此外,羅熊斌獲男子110米欄冠軍、鍾裕獲男子三級跳遠冠軍、鄧思權獲男子100米冠軍、廣東二沙代表隊獲男子4x400米接力冠軍。

(比賽現場,主辦方供圖)

作爲十五運會開幕式主會場和田徑比賽的舉辦地,奧體中心肩負着開幕式籌備、重要賽事組織等任務,其中,11月15日至20日的全運會田徑賽事,合計將產生44枚金牌。從開幕式到田徑賽事開賽的轉場時間只有4天,同時,賽後場館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也是重中之重。

據瞭解,爲迎接十五運會,奧體中心進行了全面改造。在場館外觀上,整體體現了“珠水奔流、灣區浪涌、一脈相承、激流勇進”的改造理念。屋面吊頂強化“飄帶意向”、花瓣看臺凸顯“木棉意向”、水平平臺形成“浪潮意向”、廣場景觀呈現“珠水意向”,廣泛採用海藍色系體現大灣區特色,推動老場館煥新顏。

奧體中心改造項目建築設計負責人郭嘉介紹:“場館的觀衆座位採用了四種不同的藍色組成灣區環流的形象,此外還增加了廣東紅棉的紅色、香港紫荊的紫色以及澳門蓮花的綠色三種主色調,形成了活力灣區、激情全運的形象表達。”

同時,奧體中心升級將“兼顧賽時賽後利用”理念貫徹始終,室外增加了3.9萬平方米綠地面積,爲羣衆提供了更多林蔭活動場地。此外,田徑場的二層全面對外開放,並增設了一條800米的智能化公益跑道,市民在跑道上可以風雨無阻地運動,跑步時還能通過智能化設備實時查看自己的跑步數據,將場館打造成一個24小時的全民運動健身平臺。

距離十五運會開幕還有不到150天,本次測試賽對廣州賽區競賽組織、場館運行、安保、醫療信息技術、志願者服務等競賽保障,進行了多要素全流程、全時段、全方位的測試。

賽前,田徑競賽委員提前研判極端天氣因素,開展應急演練,全方位檢驗競委會各部門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以及跨部門協作能力,確保賽事安全、有序進行。

6月15日,賽中覆盤會在廣東奧體中心會議室舉行,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王曉瑩帶隊和十五運會田徑項目競賽委員會相關領導同事、場館建設施工單位共同對測試賽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研究。

“人員流線還不夠合理,運動員和媒體記者在2號通道還存在交叉。”“賽時設備維修保障時間只有15分鐘左右。”測試賽各職能部門紛紛提出意見建議,系統地總結賽事經驗,精準定位問題,爲正賽提供了整改優化方案。王曉瑩表示,測試賽出現的問題要形成清單化,責任到人,逐項落實銷號,全力保障正賽順利舉行。

(醫療救援演練,主辦方供圖)

在志願服務方面,華南理工大學集結約200名師生志願者參與賽事志願服務工作。比賽期間,志願者以“全流程、多維度”的服務模式,深度參與到競賽服務、觀衆服務等核心崗位中。其中,競賽服務的志願者協調運動員入場、比賽、頒獎、保障等工作,觀衆服務的志願者負責提供指引,引導觀衆有序入場、就座,並維護好現場秩序。在測試賽中,志願者們高標準的崗位實踐,爲正式賽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位觀衆服務志願者表示,團隊裡夥伴們分工協作,有人駐守入口,有人巡視看臺,有人爲突發狀況隨時待命。當身穿紅色馬甲站在奧體中心的場館時,才真正理解了“服務無小事”的涵義。

本次測試賽不僅保障了賽事的速度,也展示了服務的溫度,爲後續的田徑正賽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接下來,將繼續圍繞‘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彰顯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的辦賽目標,全力以赴做好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服務保障的各項工作,確保以高品質的城市環境風貌迎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田徑競委會宣傳與媒體運行處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