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延續對臺政策 專家:促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
專家:十五五規劃兼顧國際變局與民族復興 將續推兩岸融合與和平發展。(藍孝威攝)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今天登場,外界關注「十五五」規劃(2026—2030年)如何因應中美貿易戰及全球經濟變局。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賈若祥近日在一場研討會中表示,「十五五」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已充分考慮國際環境不確定性,並強調以「中國高品質發展的確定性,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
賈若祥指出,雖然中美貿易摩擦在今年初加劇,但「十五五」規劃在起草階段已明確要求「統籌國內與國際兩個大局」,將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納入長期發展考量。他強調,中國是對外貿易大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逾40兆人民幣,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因此在規劃中充分評估包括中美關係在內的外部挑戰,並尋求在變局中開新局、於危機中育新機。
他指出:「中央對未來發展的研判非常清醒,面對不確定與難預料的因素增多,但中國高品質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實,這種發展的確定性,正爲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提供穩定力量。」他並表示,只要中國持續把自身發展與民生改善做好,便能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大穩定作用。
至於外界關心「十五五」規劃對兩岸關係的表述方向,賈若祥迴應指出,從「十二五」以來,大陸各個中長期發展規劃均設有專章闡述兩岸政策,內容逐步由宏觀原則轉向具體舉措,包括「堅持一箇中國原則、依據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明確提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加強人文交流、反對與遏制臺獨」等方針。
他表示,未來「十五五」規劃仍將延續這一方向,繼續以促進祖國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主軸,推動兩岸人民相向而行。「推進祖國統一、促進兩岸繁榮和平與融合交流,是符合兩岸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舉措。」賈若祥說,兩岸共同爲民族復興作出更多貢獻,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兩岸民衆的共同期盼。
綜合而言,「十五五」規劃既要應對國際變局帶來的挑戰,也將在推進民族復興與兩岸融合上展現更明確佈局,爲中國的長期穩定與全球經濟貢獻「確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