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全球鈉含量基準更新:助力降低藏在食品中的鹽
據估計,全球每年有800萬人的死亡與不良飲食有關,其中200萬與高鹽/鈉攝入有關。
本週,即2024年5月13-19日,是“2024世界鹽意識周”。總體而言,“世界鹽意識周”旨在鼓勵實施循證干預措施,以減少人羣層面的鹽攝入量,從而保護心血管健康並幫助預防許多其他疾病。
今年“世界鹽意識周”前夕,世衛組織於上週主辦了一場網絡研討會,重點討論了近期發佈的《世衛組織不同食品品類全球鈉含量基準(第二版)》(“全球鈉含量基準”)。
目前,會員國正共同努力,以實現到2025年將人羣平均鹽/鈉攝入量相對減少30%的全球非傳染性疾病目標。然而,縱觀全球,人羣每日平均鈉攝入量仍超過世衛組織建議攝入量(≤ 2克;相當於≤ 5克鹽)的兩倍。而中國居民的每日平均鈉攝入量更是超過6克。膳食中過多的鈉攝入會引起血壓升高,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在許多高收入國家,以及越來越多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膳食中的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隱藏在加工食品中的鈉,如麪包、麥片和穀物製品、加工肉類、乳製品。減少人羣鈉攝入量的一種有效方法即:降低食品中的鈉含量,尤其是人們經常食用、導致高鈉攝入的食品。
因此,制定“全球鈉含量基準”是促進食品配方改良、推動減鹽進展的重要步驟。以最高限量形式確定的“全球鈉含量基準”可作爲各國制定國家目標的指南,並促進世衛組織與私營部門在全球層面的持續對話。
與2021年發佈的相比,更新後的“全球鈉含量基準”覆蓋了70亞類食品,其中包括鹹味零食、麪包及麪包製品、速食及方便食品、加工肉製品、醬汁/蘸料/調味品、早餐麥片等。
國家經驗表明,制定精心設計的配方改良目標,可以顯著促進減少食品中鹽/鈉含量、降低人羣鹽/鈉攝入量的進展。許多國家採取了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設定更嚴格的配方改良目標。通常,相較於自願性目標,強制性的配方改良措施更能助力減少人羣鹽攝入量。
中國也在進行相關努力。2019年,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和中國營養學會聯合發佈了《中國食品行業減鹽指南》,爲各類食品設定了減少鈉含量的目標。目前,該指南正在進一步修訂,以爲中國食品行業的配方改良和減鹽工作提供更相關的目標,從而支持 “健康中國2030” 願景的實現。
但設定目標是第一步。確保食品生產企業遵循設定目標、進行食品配方改良同樣重要。通過共同的努力和承諾,我們可以降低食品中的鹽/鈉含量,讓更健康的食品成爲老百姓更容易的選擇。
獲取最新基準報告(英文)
前往世衛組織官方網站
Recommended Readings
世衛組織發佈加工食品鈉含量基準,助力減少鹽攝入,挽救更多生命!
全球減鹽數十年,僅5%會員國
受到有效保護
你以爲離不開的“鹽”竟會傷你
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