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達成應對未來大流行病全球協議
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道 據路透社4月16日報道,世界衛生組織16日早間表示,經過三年多的談判,各成員達成一項協議,爲全球未來的大流行病做好準備。
這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旨在加強世界對新病原體的防禦。該協議概述了預防未來大流行病和加強全球合作的各項措施,其中包括建立病原體獲取和惠益分享制度,以及打造不同地區的研究能力等。
該協議還提議建立全球供應鏈和物流網絡,同時強調加強衛生系統的恢復力和防範措施。
世衛組織在一項聲明中說:“經過三年多的密集談判,世衛組織成員在努力使世界更安全,免受大流行病侵害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外界普遍認爲,在世界衛生組織等多邊組織因美國大幅削減資助而遭受重創之際,該協議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一次勝利。
美國在加入早期談判方面進展緩慢。今年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發佈行政令,宣佈美國退出世衛組織及相關談判。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該提案將在5月份的世界衛生大會政策會議上進行審議。
全球衛生智庫火花街顧問團的創始人尼娜·施瓦爾貝向路透社記者表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這也表明,無論有沒有美國,各方都致力於共同合作,捍衛多邊主義的力量。”
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16日報道,爲避免新冠大流行引發的全球衛生危機歷史重演,世界衛生組織經過三年多的談判,終於就如何應對未來大流行病達成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發表聲明說:“世界今天在日內瓦締造了歷史。”
譚德塞說:“各成員就大流行病協議達成了共識,它們不僅制定了一項使世界更安全的代際協議,還證明了多邊主義依然生機勃勃,在我們這個分裂的世界,各方仍然可以一起合作,找尋共識,並對共同的威脅採取共同的應對措施。”
現在,全球還面臨禽流感、M痘和埃博拉病毒等各種新的健康威脅,制定一套應對未來大流行病的協議益發顯得刻不容緩。
在漫長的多輪談判中,與會代表最終以任何技術轉讓都需要取得“雙方同意”掃除了談判的障礙。
這份厚達32頁的大流行病協議被綠色熒光筆塗滿,顯示協議文本已獲得世衛組織全體成員的批准。
談判聯合主席安妮-克萊爾在如雷般掌聲中宣佈:“協議通過了。”(編譯/許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