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大會批准大流行公約 防COVID-19混亂重演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年度大會今天通過深具里程碑意義的大流行公約,以因應未來的危機。在COVID-19疫情爆發後,成員國曆經3年多來的協商,最終達成這項協議。
法新社報導,此公約目的在藉由改善全球合作、監測與疫苗取得機制,防止未來任何大流行病爆發時,出現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各國反應雜亂無章、國際協調失序的情況。
WHO今天在日內瓦總部召開的年度大會上批准通過「大流行公約」(Pandemic Agreement)。
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表決通過後告訴法新社:「這是歷史性的一天。」
公約文本是在上月經過多輪緊繃的磋商後,最終以共識方式敲定。
在美國總統川普決定讓美國退出WHO之後,美方已退出協商,因此將不受公約約束。退出WHO的程序要花一年時間來完成。
譚德塞在聲明中表示:「今天的世界更加安全,這要歸功於各成員國的領導、合作與承諾,通過這項歷史性的WHO大流行公約。」
「這項公約是公共衛生、科學與多邊合作的勝利。它將能確保我們能共同以更好的方式,保護世界免於未來的大流行病威脅。」
「這也表明國際社會認知到,我們的人民、社會與經濟絕不能再次承受COVID-19那樣的損失。」
各國必須在2026年5月前敲定公約中關於「病原體獲取和惠益分享系統」(Pathogen Access and Benefit-Sharing,PABS)的具體內容。
這項機制涉及共同取得可能引發大流行病的病原體,然後共享因此獲得的利益:疫苗、檢測及療法。
當這項機制拍板定案後,大流行公約纔會進入批准程序。這項公約至少需要60個國家批准才能正式生效。
這次的大流行公約談判由南非代表瑪索索(PreciousMatsoso)和法國駐世界衛生組織大使安普魯(Anne-Claire Amprou)共同主持。
安普魯今天在大會上說:「本公約目的在建立一個以規則爲基礎、面對未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系統。它現在不會,未來也不會損害各國主權。」
「在地緣政治緊張升溫與劇烈變動之際,這項公約證明世界依然能夠團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