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推動新時代新徵程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和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等事項
7月23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關於圍繞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新時代新徵程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於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實施意見》《關於建設北京國際法商融合示範區的實施方案》,聽取我市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情況彙報和我市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兩區”建設統計監測評價分析情況彙報。市委書記尹力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全面提升人大工作質量水平,爲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堅實民主法治保障。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充分發揮人大各級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嚴格執行黨的領導各項制度。 持續提高立法質量, 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強高質量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 增強監督剛性和實效, 聚焦全市重大工作,有針對性開展監督,推動人大監督與其他監督貫通協調。 充分發揮代表作用, 密切“兩個聯繫”,建好用好代表家站、基層立法聯繫點等平臺,加強代表履職服務保障和管理監督。
會議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事關發展與穩定,是社會治理中的重要內容。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就業優先,推動政策落地見效,建設高質量充分就業首善之區。 堅持依靠發展促進就業, 深入挖掘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業態就業容量,積極拓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領域就業空間。把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爲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在“十五五”規劃編制中研究細化指標舉措。 着力推進穩崗擴崗, 深入組織實施崗位開發、促進青年就業、創業帶動就業等行動計劃,用好金融、財政、稅收、社會保障等國家支持政策,增強企業穩崗擴崗內生動力。 抓好重點羣體就業支持, 堅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爲重中之重,加強困難人員就業幫扶和兜底保障。 強化組織保障, 各區各部門把就業當作民生頭等大事來抓。針對人口、就業、企業發展情況,加強形勢分析研判,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強化對各就業羣體的服務管理。加強宣傳引導,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就業的良好氛圍。
會議強調,建設北京國際法商融合示範區,是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要對標國際一流水平,用好“兩區”政策,統籌抓好各項工作,持續塑造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加快優質資源精準供給,推動巡迴審判機制、國際商事仲裁中心、綜合服務中心、服務聯盟等重點任務落地,加強律師、公證、司法鑑定、法務會計等優質資源聚集,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 提升綜合服務效能, 加快各類平臺及功能建設,提高數據流通、跨境金融、知識產權保護、域外法律查明等領域服務便利性。加強涉外法治工作協同,打造融合業態,着力提供跨領域、全鏈條方案。 加強組織實施和政策引才, 做好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儲備。辦好北京國際法商融合論壇。
會議強調,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和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也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要堅持創新與應用並重,充分發揮首都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加快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 在科研端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在前沿顛覆性領域培育更多世界級成果。緊抓人工智能推動新材料研發範式變革機遇,突破一批制約高精尖產業發展的關鍵材料。加強算法、模型、軟件等底層技術支撐,建設一批標杆新材料智能實驗室。 在生產端要着眼於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成果轉化落地, 圍繞醫藥健康、綠色能源、高端裝備等領域需求,加強關鍵材料研發。深挖新材料研發服務領域潛力,加速培育新業態。主動融入京津冀“六鏈五羣”合作機制,打造新材料產業協同發展模式。 在服務端要營造良好創新發展生態, 孵化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獨角獸企業。用好市場機制,帶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深化產學研協同育人,做好人才支撐。
會議要求,錨定目標任務,持續改革創新,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兩區”建設取得更大成效。要大力培育領軍科技企業,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銜接, 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邁向更高水平。 圍繞新質生產力完善產業佈局,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造就更多拔尖創新人才。強化資金等要素保障,爲科技創新提供更好支撐。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進一步吸引外資研發中心、國際科技組織等在京落戶。 要開創首都高水平開放新局面, 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先行先試,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出臺更多企業關切、實用有效的便利化舉措。健全外資服務體系,加大走出去招商引資力度,支持企業開拓“一帶一路”等國際市場,爲全球提供更多更好的“北京服務”。精心籌辦服貿會、金融街論壇、北京文化論壇。 加強組織領導,最大限度釋放政策效能。 用好統計監測結果,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補短板、強弱項。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來源:識政(Political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