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積水是蚊蟲孳生地,上海發佈健康提示:颱風過後要滅蚊
受第八號颱風“竹節草”影響,上海出現大範圍強降雨,颱風過後,隨處可見的室外積水成爲蚊蟲孳生地,爲後續形成“蚊子大軍”埋下隱患。同時,近期,廣東報告基孔肯雅熱本地病例,也主要通過帶有基孔肯雅病毒的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而傳染人。
7月3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獲悉,眼下正處於蚊蟲密度高峰期,上海將進一步加強颱風後防蚊滅蚊與環境整治工作,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打造乾淨、整潔、健康、宜居的城鄉健康環境。
對此,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疾控局、市愛衛辦主辦,市健康促進中心等承辦的“上海健康播報”特別推出健康提示,教大家“翻、填、清、疏、滅”的“五字真經”,清除積水、清潔環境、防蚊滅蚊,共同守護健康家園。
“翻”,即將缸、罐、盆、壇、瓶等小容器積水倒掉,放置時底部朝上,保持乾燥。
“填”,即用泥土、黃沙填平各種坑、窪、溝等容易積水的坑洞。
“清”,即清除環境中各種小容器(如樹葉、飲料瓶蓋)、垃圾袋等。
“疏”,即疏通明溝、下水道、溝渠、河流等。
“滅”,即對不能清除的積水(如雨水井、集水井),求助專業人員,通過投放長效滅蚊幼劑控制。
此外,對於已有蚊蟲幼蟲的積水,切勿倒入下水道,可倒在泥地上或水泥地上;對於發現成蚊密度高的區域,應組織專業防治開展噴灑殺滅成蚊。
在此呼籲廣大市民,強化清潔環境、防蚊滅蚊的個人意識,清除蚊蟲孳生環境,攜手度過一個健康美好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