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新能源發電超越煤電,“電力大國”邁向“電力強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椰 北京報道

中國電力發展正在走向新階段。“十四五”規劃收官之際,中國電力發展迎來新突破: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基礎設施體系,發電裝機容量佔全球三分之一,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越煤電。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首次超越美國,成爲世界第一電力大國,同時人均用電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來,隨着我國在工業、建築、交通、農業等領域積極推進電能替代,終端電氣化水平顯著提高。電能有望在“十四五”末超過煤炭,成爲終端第一能源消費品種。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進展超過預期。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基礎設施體系,發電裝機容量佔全球三分之一,單位GDP能耗四年累計降低11.6%,相當於減少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用能”更加清潔,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潔發電體系,每用3度電就有1度是綠電,這個比例還會提高。

多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世界第一電力大國”的願景正從裝機量的單點突破,走向系統性的全方位變革。當中國以全球三分之一的發電裝機容量支撐起約14億人的用電需求,其意義不僅在於規模龐大,更意味着中國電力正從“用上電”升級爲“用好電”——用清潔、可靠、智能的電力,點亮一個零碳時代的黎明。

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全球佔比超40%

電力能耗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攀升。電力部門成爲過去一年全球能源需求加速增長的核心動力。國際能源署發佈《全球能源評估》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電力消耗增長近1100太瓦時,同比增長4.3%。過去一年全球創紀錄的高溫,導致衆多國家和地區用電製冷需求大漲。而工業用電擴張、交通電氣化加速,以及數據中心與人工智能產業的高速發展,也對電力需求形成了強力支撐。

可再生能源成爲滿足新增電力能源需求增長的主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能源生產國,其能源產業的發展已深度嵌入全球體系之中。《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顯示,十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裝機在全球的佔比均在40%以上。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從13.6%提高到18.5%,其中,中國的貢獻率爲45.2%。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宋宏坤在6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近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總體保持了高速度發展、高比例利用、高質量消納的良好態勢,爲保障電力供應、促進能源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超越煤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佔全部裝機比重的45.7%,已經超過了火電裝機的比重。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室主任葉小寧指出,我國新能源製造水平由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風電方面,陸上低風速風電技術國際一流,海上大容量風電機組技術保持國際領先,在精準測風、超大型風機、漂浮式基礎、柔性直流、智能化等領域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光伏方面,晶硅光伏技術持續迭代,在運光伏組件轉換效率突破23%,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轉換效率高達34.85%,不斷刷新世界紀錄。

電力發展向清潔化方向前進

作爲“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規劃謀篇之年,2025年是中國能源發展進程中承前啓後的關鍵之年。

全球能源轉型的大勢與國內電力發展的深層挑戰相互交織,共同勾勒出未來發展的複雜圖景。根據德勤中國發布《“十五五”時期中國能源行業關鍵議題》報告,“十五五”期間,全球能源結構將深度調整,能源消費總量保持溫和增長,清潔能源投資與新興市場需求持續上漲,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協同演化建立新的供應體系,未來五年全球能源技術與數字融合市場年平均增長將超過12%。

然而,對於引領全球電力發展的中國而言,衡量“電力大國”的標準遠不止於裝機量,更需多維度的堅實支撐。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副主任康俊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判斷一個國家是否達到電力強國標準,除需考察其裝機容量與發電量等基礎指標外,還要注意其他幾大維度:

一是電氣化普及率,重點考察電力在國民經濟中的滲透程度。若僅有電力基礎設施規模優勢而實際用電覆蓋率不足,仍難以達到電力強國標準。

二是技術先進性,電力強國的核心標誌體現在發電與電網技術水平層面。數據顯示,中國在發電及電網技術領域的絕大部分方面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三是供電可靠性,要求構建具備高度安全穩定性的電力保障體系。在此領域,中國已建立優於歐洲國家的電力供應安全體系,展現出顯著的制度優勢。

四是成本和價格,具有較低的發電和輸配電成本和用電價格。上述指標體系的協同提升,是推動中國實現電力強國目標的關鍵路徑。

在清潔能源加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的電力發展仍面臨考驗。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隨着新能源在中國電網中所佔比例的不斷增加,中國的電力發展仍然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如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確保電網的穩定性,如何實現人工智能、儲能、電動汽車及其充電站等技術的相互作用與整合。

如何統籌協調能源轉型中的多重目標與複雜關係,成爲破題的關鍵。未來該如何平衡傳統火電的逐步退出、保障能源安全與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葉小寧認爲,需要在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上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係;要在空間尺度上處理好整體和局部的關係;要在時間尺度上處理好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要在效率尺度上考慮好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的關係。

從西北荒漠上綿延的光伏矩陣,到東海之濱矗立的巨型風機,中國電力版圖正在清潔化的道路上重構。未來衡量“電力王國”的標尺,將不僅是發電設備的數量,更是度電碳排的數值、跨區域調度的精度以及每單位GDP背後的能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