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有迴應,不紅纔怪

近日,上海虹口區圖書館的讀者留言本走紅網絡。這本沒有華麗辭藻的本子,因“提問與迴應”的真實互動圈粉無數:小朋友問“衛生間爲何老是沒紙”,圖書館迅速回應“加強保潔巡視”;讀者質疑飲水機水質,館方當即委託兩家機構檢測並附合格報告,以數據消除顧慮。這份“件件有落實”的紮實行動,讓民生溫度透過紙頁傳遞開來,也引發對公共服務核心價值的思考。

好的公共服務,始終以羣衆需求爲首位,重視每一份訴求、解決每一個問題。虹口區圖書館的留言本,用樸素方式詮釋了這一邏輯。不同於“正在處理”的模糊答覆或“敬請諒解”的敷衍應對,上面的每一條迴應都針對具體問題,既有解決方案又有行動落實,以真心換真心、以細節贏信任,彰顯着新時代公共服務的應有底色。

衛生間缺紙、座位預約等訴求,對讀者而言是“小事”,卻是影響閱讀體驗與服務感知的關鍵細節。有讀者感慨“隨口一提的困惑,沒想到圖書館如此上心”,這份“被重視”的感受,正是公共服務最該傳遞的核心價值。公共服務的成效從不體現在數據報表裡,而是藏在個體需求被迴應的滿足感中。羣衆“小訴求”獲“大重視”,才能拉近公共服務與羣衆的情感距離。

反觀現實,部分公共服務場所的留言本淪爲“擺設”,羣衆疑問、建議石沉大海,回覆多是“已收到”“會反饋”等空泛表述,甚至被鎖起、掛在角落成應付檢查的“道具”。長此以往,公共服務與羣衆需求逐漸脫節,羣衆的期待變成失望,信任的根基也將隨之鬆動。

虹口區圖書館的可貴之處,正在於將留言本打造成連接服務與需求的橋樑。正如拼圖需精準拼接每塊碎片,才能構成完整的“滿意圖景”;公共服務亦是如此,唯有把羣衆關心的“小事”一一解決,才能讓羣衆真正獲得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虹口區圖書館留言本的走紅,不應只是一次偶然的網絡熱點,而應成爲全國公共服務行業學習的“通用範本”。這份“範本”的核心,首先是迴應意識的覺醒。面對羣衆訴求,不迴避、不輕視,更不推諉。更重要的是務實作風的踐行。不搞紙上談兵,不做表面文章,用具體方案迴應疑問,用實際行動落實承諾。公共服務的價值,最終要靠解決問題來體現,積少成多、久久爲功,不斷提升羣衆的滿意度、幸福感。(孔德淇)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