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摧毀了探店博主的未來?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明白那種痛

之所以探店網紅不受待見,可以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來看:內因來自於探店網紅良莠不齊,所謂一顆老鼠屎帶壞一鍋粥;外因則是商家不喜歡,集體抵制。

探店網紅真正走入大衆視線,源自於2021年的“肯德基老北京炸醬麪”事件,肯德基推出的老北京炸醬麪被質疑定價過高(26元),味道一般。

結果,不久就有一網紅牛道出現,以一句“必須得有媽媽的味道”走紅網絡,也正式給這種美食直播定義爲探店。

同年,抖音推出“探店贏流量”活動,大力推廣探店業務,本意是拉近商家與客戶之間的關係,讓用戶足不出門就能瞭解本地美食。

結果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亂象徹底爆發。

很多所謂的博主打着“我是探店博主,我要免單”的幌子,開始蹭吃蹭喝,一開始不少商家是不敢隨便得罪的,畢竟也不知道人家是不是真正的大V,只能破財免災。

之後就開始誕生各種模式,被充值、惡意打壓層出不窮。

我們這五線小城市如此,可想而知,更大的城市會是如何一般景象,探店博主之所以不受待見,自身原因佔據絕大部分。

就好比房車旅行在很多地方不受待見一樣,都是自己作的。

01

內因讓探店博主前途不明

內因一:蹭吃蹭喝流不受待見

當所有人都在分享美食的時候,出現了這樣一羣蹭吃蹭喝的敗類,不給免單就惡意造謠,他們下手的都是些小商家,就是避免被拆穿。

久而久之,即使你是大V,對於商家來說,都不歡迎,甚至很討厭,抵制這些人進入。

內因二:同質化太嚴重

創新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味的跟風,最終只能在安逸窩裡等死,現階段探店博主的視頻,千篇一律,都是一個視頻火了,大家都開始模仿。

你探店北京烤鴨很好,那我就探店南京烤鵝、四川烤兔、海南烤全羊等等,就連模板都照抄,這種視頻,看一次新奇,看兩次不喜,看三次想吐。

其次一點就是照抄模式的,比如二百者也的探店模式走紅之後,就開始出現很多和他一樣造型的三百者也、五百者也,一樣的小鬍子、一樣的吃飯模式,一樣的紅衣造型。

這些人爲了流量不擇手段,成功將討厭從線下,拉回到線上。

內因三:內容缺乏活力,廣告滿天飛

這樣的現狀,不要說底部網紅,就連頭部網紅“唐仁杰探店”也不免落俗,之前一直關注他的視頻,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的視頻質量開始嚴重下滑,重複率太高,再加上一條視頻一次的廣告,有時候一條廣告居然還有兩撥廣告,離了大譜。

不可否認,他們也要生活,也需要賺錢,廣告這東西是賺錢的手段之一,在情在理,既然有這個功能,你用就沒有任何問題。

可也要明白,什麼是適可而止,我看你視頻,有廣告,最多調侃一下,可看十條視頻,八條都有廣告,這難免讓人討厭。

內因四:嘈雜的環境,不被客人喜歡

身邊很多做餐飲的朋友,都有同樣的經歷:探店博主的出現,帶來了新的客人,可也趕走了很多老客戶,而真正能夠帶來穩定收益的,往往源自於老客戶。

我很喜歡的一家茶餐廳,他家的米線以及宮保雞丁蓋飯非常不錯,可惜,每次去,都是一些所謂的博主在那裡拍攝,鏡頭全覆蓋,我只是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吃點東西,不想成爲視頻中的背景板。

之後我就開始打包帶走,再之後外賣,後來直接就不去了,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失去了老客戶,新客戶並不穩定,如今那店早已經換了兩個主人了。

內因五:被充值

這種事情屢見不鮮,說句不好聽的話,很多所謂的博主,都是被充值的產物,簡單的例子(身邊):請一個探店主播來,免費送一頓,紅包一個,然後開始拍攝美食,各種誇耀、套路,然後上傳視頻,再花費幾千上萬塊,買流量上熱搜。

很多所謂點贊超幾萬幾十萬的,有時候背後就是靠這種模式上去的,至於爲什麼知道?因爲我們這邊有個“李鬼店”就是這樣走紅的。

02

外因被無限放大

探店主播之所以被抵制,除了內因存在一些老鼠屎外,外因被無限放大也是不受待見的原因,很多探店主播主打的都是些小店,美其名曰:老手藝!

而實際上,這些店很多時候都是夫妻店、父子店,就是缺乏人手,節省成本,有時候衛生方面就有待考究。

比如早餐店,有時候因缺乏人手,導致殘羹剩菜收拾不及時、丟在地上的紙巾來不及清理,這些東西,因爲直播、視頻的出現,被無限放大,最終成爲不講衛生、衛生狀況堪憂的典範。

看視頻的人,不會想到這或許只是一個個例,也許就幾分鐘、十幾分鍾,而視頻經過發酵,成爲大衆眼中的常態,嚴重的莫名其妙就被要求整頓,心裡的苦,誰又知道。

或許很多人會反駁,說什麼怎麼不多請點人:對此,我只能一笑,小店之所以是小店,就是因爲成本,並不是人均富二代,高端大氣上檔次。

其次一點就是不良商家跟風造勢,抵制探店,很多商家是莫名其妙中招,最後拒絕探店主播,但也有很多完全是爲了利益,他們的店本身就很一般,無論是味道還是衛生,都有問題,探店主播的出現,很可能會毀掉經營,所以他們會第一時間加入抵制行列。

探店博主之所以走到今天,自身問題纔是關鍵,爲什麼會被抵制?爲什麼會被嘲諷的謾罵?拋開部分不良商家的造勢外,或許該反思一下自己。

這幾年,我們這小地方探店博主幾乎絕跡,偶爾還留下一些外來以及本地成功的博主,沒有了這些探店網紅,似乎整個行業也並沒有就此沒落,相反,因爲他們的存在,還擾亂了本地的環境,“李鬼”店的出現和沒落,就是最真實的例子。

探店依舊會存在,可也正在淘汰絕大部分濫竽充數的人,但願留下來的,能夠堅持本心,做自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