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困境青少年關愛項目 “煥彩小屋”托起孩子新生活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涇源縣,一場意外讓楊雯(化名)、楊霏(化名)姐妹倆失去了父親,母親改嫁離家後,姐妹倆靠大姐的務工收入和孤兒基本生活補助生存。目前,她們在縣城一所中學寄宿,假期則前往位於六盤山鎮太陽窪村的小叔家居住。

小叔是一名護林員,收入不高。姐妹倆原本和近80歲的爺爺生活在同一間房間,後來小叔爲她倆蓋了一間約10平方米的毛坯房,但無錢裝修。團涇源縣委得知後,找來施工隊將這間毛坯房裝修成了“煥彩小屋”,接通了生活用電,購置了高低牀、書桌、衣櫃等。2024年7月,姐妹倆的生活環境徹底變了。楊霏說,這間新房子很漂亮,自己和姐姐很珍惜。

“我想要一個自己的空間”“我不想再趴着寫作業了,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書桌,我還沒有”“我想有一張自己的牀”……2021年以來,針對楊雯、楊霏姐妹這類困境青少年的居住生活訴求,團固原市委統籌社會資源,啓動實施“共青團煥彩小屋”困境青少年關愛項目。4年多來,團涇源縣委通過爭取支持、自籌資金等方式,爲全縣60餘名6-14歲的困境兒童建設了41間“煥彩小屋”,爲他們原有的居住房屋粉刷牆體、更新傢俱、添置學習生活用品,創設更有利於成長的生活學習空間。

團涇源縣委最新建成啓用的一批“煥彩小屋”有7間,於2024年9月開工建設、10月投用,受助兒童來自涇源縣的7個鄉鎮,是團涇源縣委從幫扶臺賬的400多名困境青少年中選出、此前幫扶力度較弱的孩子,有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單親家庭青少年、殘疾人子女。

爲了把人均1萬元的建設資金用到實處,團涇源縣委的工作人員走訪查看受助者的家庭居住環境,聽取他們及家長對“煥彩小屋”的改造需求和設想。

11歲的王雨甜(化名)家住涇河源鎮,平時和母親共居一室。相比臥室改造,母女倆提出了更迫切的困難:臥室挨着衛浴間,裡面沒有取暖設備,且通風條件不佳,內部經常返潮。團涇源縣委去年找施工隊爲她家的衛浴間塗刷了防水材料,安裝了衛浴取暖設備和推拉門,給臥室換了亮度更高的照明燈。

2024年以來,團涇源縣委還依託寧夏共青團實施的“守護青苗”計劃,組織60名西部計劃志願者和各級青年黨團員幹部擔任“愛心哥哥姐姐”,一對一關心幫助困境孩子的學業和生活。

今年25歲的閆聰明是其中的一名“愛心哥哥”。他2023年6月從天津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專業本科畢業後,成爲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在團涇源縣委服務,從事青少年權益保護、青年志願服務等工作,參與了楊雯楊霏姐妹倆的“煥彩小屋”建設過程。

過去一年多,閆聰明每月都和姐妹倆保持聯繫,平時去學校找老師瞭解她們的學習動態,換季時爲她們添置新衣,逢年過節去她們家裡送物資。他注意到,在姐妹倆的“煥彩小屋”衣櫃裡,外界捐贈的衣服被疊放得整整齊齊。去年8月,團涇源縣委爲姐妹倆申請了每年1500元的“希望之星”資助金,可以資助她們到大學畢業。

團涇源縣委書記馬超羣介紹,涇源縣團組織招募的“愛心哥哥姐姐”中,超半數都是從全國各地到涇源縣服務的95後、00後西部計劃志願者。這些志願者通過感恩教育、心理輔導、成長陪伴、困難幫扶等措施,幫助孩子們走出生活和心理困境,更好地融入新環境、學習新知識、開啓新生活。

2023年年底以來,團涇源縣委爲包括“煥彩小屋”受助者在內的困境青少年舉辦“七彩課堂”等活動。

“儘管家境貧寒,但是兩個孩子非常樂觀開朗,始終以積極向上的態度擁抱生活,讓人深感欣慰。”閆聰明說,困境青少年大多數來自農村家庭,在成長過程中缺少至親強有力的精神支持,除了爲他們送去慰問物資,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給孩子們養分、從心理上給孩子們幫助,引導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樹立遠大理想、培育優良品德、懂得感恩奮進。

家住涇源縣大灣鄉的劉凱(化名)今年上初一,與身體殘疾的母親共同生活,是“煥彩小屋”受助者之一。去年暑期,團涇源縣委帶劉凱一起去福建廈門參加“閩寧協作一家親·山海相約共前行”夏令營研學活動,探訪了廈門大學翔安校區,還到生物科技企業體驗前沿科技魅力。“希望藉助這樣的公益活動,讓困境青少年到祖國前沿地帶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閆聰明說。

閆聰明介紹,在一次次活動中,困境青少年慢慢敞開心扉、勇敢交流,感受外界的關愛和溫暖,活動效果不錯,“爲他們付出很值得”。他計劃今年動員“愛心哥哥姐姐”以更多樣化的形式開展志願服務。

馬超羣表示,團涇源縣委持續聚焦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普遍需求,實施了“幻彩小屋”、“守護青苗”計劃和“夥伴計劃”等助困幫扶項目,爲身處困境的孩子創造良好的健康成長成才環境。今年,涇源縣團組織將聚焦青少年所需和共青團所能,鏈接多方資源,創新服務形式,繼續打造青少年喜愛、羣衆認可的志願服務品牌,幫助困境青少年在各方的關愛中健康茁壯成長。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