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竊車跨國黑市供應鏈/豪華休旅成為爆款商品 竊車集團如何打造國際黑市生態系?

美、加、英、法近年均被國際刑警組織列爲全球竊車最嚴重國家。圖爲英國準備出口的汽車。歐新社

一輛在多倫多郊區深夜消失的Lexus RX,數週後可能會出現在剛果共和國的港口,以原價2倍轉售。這只是全球數十億美元汽車走私的冰山一角,車輛盜竊早已不再是街頭混混的隨機犯案,而是一條結合高科技、精密物流與跨境貿易的「黑色供應鏈」。

這個龐大的地下產業,不僅讓車主蒙受損失,更嚴重衝擊保險業與合法汽車市場,甚至成爲毒品走私、軍火交易等其他犯罪活動的金流來源。近來地緣政治與貿易政策的變動,尤其是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關稅戰,更意外地爲黑市增添新催化劑。

美加英法 竊車率居高不下

全球汽車竊盜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主要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這些國家近年均被國際刑警組織及當地警方列爲「竊車大國」。

在北美,新冠疫情後汽車竊案急劇攀升,直到2024年纔在強力執法下出現轉折,其中美國竊案總數下降17%,創下40年來最大降幅,但失竊總數仍高達85萬輛。

加拿大情況類似,儘管2024年竊案數下降近20%,但這場危機在2023年已造成保險業創紀錄的15億美元理賠損失,且全國失竊車輛尋回率僅約56%,顯示大量贓車已循非法管道出口海外。

歐洲同樣嚴峻。英國在2023至2024年間有超過12.9萬輛汽車被盜,其中倫敦佔了3成,而全國更有近8成案件未能偵破。法國失竊率則高居歐洲之冠,除了整車被盜,猖獗的零件走私更是另一大問題,每年超過10萬起零件失竊,導致保險公司損失高達6億歐元。

供需失衡 助長海外竊車暴利

竊車集團橫行,關鍵在於掌握了現代科技的漏洞。「中繼攻擊」與「CAN Bus注入攻擊」取代了傳統撬鎖。前者透過放大智慧鑰匙訊號,可在數秒內解鎖並啓動車輛;後者則直接入侵車內電腦(ECU),模擬合法指令開啓車門或啓動引擎。

高端SUV與皮卡在國際黑市特別熱門,主因是供需失衡。在西非與中東等新興市場,合法經銷與零件供應體系不健全,對可靠且耐用的中古車需求龐大,而高階車輛尚未達到規模經濟,因此價格居高不下,讓失竊車在當地售價翻倍。龐大利潤驅使犯罪集團發展出「接單生產」模式,根據海外買家的需求清單,精準竊取特定車型後出口牟利。

貿易壁壘助攻 刺激黑市需求

此外,貿易保護主義也間接助長地下經濟。川普政府自2018年起對鋼鋁課稅,2025年更依「232條款」擴大到汽車與零組件,原本用意是保護美國製造,卻讓合法零件價格飆升。

加拿大Équité協會研究指出,美國對中國製鋁、鋼、電池等汽車原料課徵高額報復性關稅後,合法供應鏈受壓縮,黑市成爲「平價替代」的唯一來源。國際竊盜集團遂趁勢填補缺口,將被竊車出口至非洲、中東、東歐與加勒比等地區。

隨着全球車價攀升,零件本身也成爲搶手貨。根據法國汽車安全與維修研究協會(SRA)統計,過去5年頭燈價格上漲約70%,部分型號已高達2500歐元;電子元件如整合式GPS系統、倒車鏡頭,以及價格不菲的電動車電池,在非法市場上的價格也可達1000至4000歐元。零件價值被推高後,既增加了拆解車輛的誘因,也讓跨國走私的利潤倍增,成爲支撐整條黑色供應鏈的重要一環。

贓車變金流 恐成國安破口

汽車竊盜的代價,已不僅限於個人財物損失,也衝擊國家總體經濟。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指出,車輛失竊造成英國一年17.7億英鎊的經濟損失,保險費自2021年以來已暴漲82%。

保險公司理賠負擔沉重,被迫調升保費,消費者付出更高代價;而警察與邊境機構也需投入大量資源打擊跨國竊車與贓車走私。更令人擔憂的是,贓車及其產生的非法利潤常被用作資金來源,支援販毒、軍火等其他跨國犯罪,進一步侵蝕國家安全與社會秩序。

全球汽車盜竊已演變爲高度組織化的跨國犯罪產業鏈,治理上不能只着眼於防盜技術,更應思考如何同時應對貿易體系中的灰色需求與科技漏洞,否則每一次政策調整或技術變革,都可能意外助燃下一波跨國竊車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