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日本債務危機“比希臘還糟糕”
參考消息網5月24日報道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21日報道,日本20年期國債20日拍賣遇冷,引發債市震盪,推動日本長期國債收益率(政府借貸成本)攀升至數十年來的高位。
日本首相石破茂19日在國會警告稱,債務纏身的日本政府處境“比希臘還糟糕”。這暴露出,一旦市場喪失信心,這個全球排名靠前的經濟體將多麼容易崩潰。
在更廣泛的層面上,人們擔憂的是,日本只是“礦井中的金絲雀”(指危險來臨的先兆)。在特朗普引發的動盪和不確定性中,債券市場投資者對任何一個依賴債務的西方國家政府都可能迅速喪失信心。
東京市場的震動始於20日。當日,日本政府發售2045年3月到期的1萬億日元(約合70億美元)國債,但需求慘淡。
衡量投資者需求的投標倍數降至2.5倍,爲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反映平均價格與最低接受價格之差的“尾差”達到1.14,爲1987年以來最高水平。
投資者立即作出反應:日本20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至本世紀以來的新高,3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歷史新高。基準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大幅攀升。
不斷上升的借貸成本將讓石破茂舉步維艱。他領導的少數派政府即將面對7月的參議院選舉,以及隨之而來的承諾減稅或擴大支出的誘惑。
19日,石破茂試圖給這些預期降溫,提醒議員們日本對抗通縮的零利率時代已經終結。
他說:“政府無權對利率置評,但我們確實身處被利率包圍的世界。我國的財政狀況無疑極差,甚至比希臘還糟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日本的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高達235%,遠超希臘在2009年歐債危機時的142%。
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就市場動盪可能造成的損害發出嚴厲警告:“若市場對我國財政狀況失去信任,可能導致利率飆升、日元疲軟和惡性通脹,進而對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日本經濟已顯疲態,今年一季度GDP環比收縮0.2%,謹慎的消費者繼續捂緊錢包。
通脹率高企促使日本央行去年實施正利率政策。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22日報道,日本國內債券市場上長期債券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趨勢持續。
日本財務省20日進行20年期國債拍賣。結果顯示,衡量拍賣行情好壞的平均中標價格與最低中標價格之差、即“尾差”升至1.14,創198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東海東京證券首席債券策略師佐野一彥難掩震驚地說:“這一現象非常具有衝擊力,缺乏投資者需求的情況非常明顯。”
穩定持有國債的投資者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國內投資者買入意願減弱。日本證券業協會20日發佈的4月投資者買賣動向數據顯示,作爲主要買家的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公司的淨買入額爲270億日元,較去年同月下降95%,創下史上第二低的4月數據。
取代日本投資者的是存在感不斷上升的海外投資者。但是,與國內投資者相比,海外買家往往對財政風險表現得更爲敏感。考慮到全球利率水平,確有不少屬於短線操作。
債券市場規模龐大,難以受到當局制約,有時甚至會主動掀起波瀾以迫使政策轉向,因而又有“債券治安部隊”之稱。2022年,英國時任首相特拉斯推行的激進減稅政策導致英國國債價格暴跌,引發金融市場動盪,形成“特拉斯衝擊”。
日本已重返正利率的世界,債券市場也擺脫了日本央行的控制,市場正在重新恢復機能。也可以說,通過超長期國債收益率的上升給財政紀律敲響警鐘的功能正在恢復。
超長期國債收益率上升的影響並不侷限於增加財政成本,還會影響企業融資。野村證券公司高級信貸分析師荻野和馬指出:“企業的利息支付負擔將會增加,這可能會影響其投資回收計劃。”
如果以超長期債券爲起點,長期利率走高勢頭持續,那麼以之爲基準制定的住房貸款固定利率也將水漲船高,進而會加重個人負擔。(編譯/熊文苑 劉林)